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滚动新闻>

提升和践行新质生产力的认知能力——浅议《新质生产力 理论与实践》

2024-07-01 16:4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质生产力论既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更符合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科技向善、绿色发展、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良性有序的认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绵延不绝、守正创新的客观表述。质具有本质、质地、质量的深刻含义。比如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这四种花分别代表了梅花的风雪傲骨;兰花具有质朴、文静、高洁的气质;竹具有虚心有节、层层拔高、四季常青之意;菊花能在秋风扫荡落叶之时盛开,展现了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互联,我们认识到了梅兰竹菊的高贵品德,这就是认知的提升。如果出现认知出现偏差,要么会被这个时代无情的抛弃,要么就会陷入狭隘的认知之中。所以提升和践行新质生产力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非常关键,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0444fbcafdf6e90474cf7b81fbdf732b.png

新时代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大局”,面对少数国家不择手段打压我国科技发展,变换花样的搞“脱钩断链”,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大计放在心中,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首创性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对我们自身发展的新思考,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时代需要,提升和践行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如时雨化之,正逢其时,作者徐晓明博士,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逻辑严谨的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新质生产力进行理论阐述与实践探索这一重大命题。该书系统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用理论赋能到新的发展实践做了翔实的论述,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案例。该书从五个角度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有关内涵。

第一,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本书重点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分析了历次工业革命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以及科技创新与国家整体发展、文明进程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与支撑作用。强调了系统思维和系统观念的重要性。

第二,本书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进行了系统、整体、全面的阐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粗放式的发展是一种落后的认知。新质生产力需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质的提升。

第三,国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体系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两大关键组成部分,如何实现良性有序的系统发展,本书分析了技术与数据两大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以及信息与能源两大目标如何融合赋能的新机制;从数字经济、科技、经济等方面分析了科技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从绿色经济、实体经济等方面分析了产业科技化的发展方向,为引导与评估新型产业的发展,构建了新质生产力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路径明确,比如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了世界范围的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技术进步,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环境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从技术革命到信息革命的变化之中,以自动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赋予人类社会新的文明尺度。有利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

第四,如何通过创新制度体系,协同八方、凝聚各方力量,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本书从如何打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创新链的卡点堵点;分析如何畅通教育、科技与人才的良性循环,有效合作给出对策和建议。

第五,我国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宏观与具体、理论与实践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形成凝聚共识的力量。本书分别从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与科技服务共同体三个维度,选取部分实践案例和做法进行要点介绍,实践引领。

上述问题的回答与思考,是基于作者长期跟踪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与相关实践调研的成果,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概括为“新战略、新理论、新技术、新产业、新制度和新探索”,系统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各个系统如果都能实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良性有序、协同合作,新时代就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作者 王兆雷) 

【责任编辑:胡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