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郭伴虎:老有所为 余热生辉
郭伴虎,男,1941年12月出生,1961年7月入伍,1997年退休,原总参炮兵部编研室参谋,现为海淀区东翠路军休所军休干部。
退休后的郭老,未见丝毫懈怠,积极发挥余热,将自己的经验和热情倾注在部队大院、军休所和社区的工作中。“每年寒暑假期,他都积极参加学生校外辅导活动,有的家长甚至在放假前两个月,就开始打听郭老的书法课,为孩子们提前报名。”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1983年起,郭伴虎就开始参与部队大院的中小学生校外辅导工作。一次,组织学生到泰山开展夏令营活动,为了观日出,他带领学生们夜行登山。为确保学生安全,他一路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注意脚下,为学生保驾护航。为驱散夜间爬山的疲惫与困倦,他组织学生沿途吟诗对句,还在登顶后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诗会。活动结束后,他将活动的精彩瞬间和学生们沿途吟诵的诗句绘制成小报,至今仍是社区学生校外活动的宝贵资料。
他致力于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利用开学动员等时机,向学生积极阐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步推进。在书法教学上,他同样倾注心血,将自己在书法上的心得体会,提炼制作成小卡片发放给学生。面对学生的补课需求,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地为他们“开小灶”。每年寒暑假期,郭伴虎的书法班参加人数总是超过其他兴趣班。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他累计辅导学生超数千人,多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地书法比赛中崭露头角。此外,他还动员老伴担任绘画老师,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以笔为戎,热心为学生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郭伴虎一直把助力青少年成长视为己任,倾尽全力,精益求精,深受学生和家中的欢迎。在他和其他老师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社区的校外活动屡获殊荣,被北京市、海淀区评为示范单位。
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郭伴虎一直担任部队、军休所和社区联办的老干部大学校办主任,全心投入到老干部大学建设和教学中。学校创办初期,面对人员不足、条件有限,他积极建言献策,主动提建议、拟方案、请教员、购设备,精心筹划教学课程,并组织有技能的老同志利用休息时间制作教具。为了推动教学,他亲力亲为,撰文绘图、手工拼贴,创办《学报》,一连办了50多期,深受学员喜爱。从黑白到彩色,从手工拼贴到电脑制作,《学报》逐渐成为了师生的精神食粮。
郭伴虎注重经验总结、材料积累,每学期开学前有计划,活动后有总结,每年撰写材料数万字。他兼任书法教员,广泛查阅有关资料, 编写教案、制作课件、书写范字,授课方式生动直观,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和喜爱。学校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先进老年大学,他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郭伴虎以其满腔热忱投身志愿服务。在军休所文化长廊的建设中,他不仅主动请缨拟定设计方案,更身体力行组织大家绘制作品,圆满高效完成文化长廊建设任务。每逢节假日,社区大院组织活动,几乎都能看到郭伴虎忙碌的身影。他总是最早出现,最晚离开的那个身影。
除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外,郭伴虎还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坚持书写春联、赠送福字,将新年祝福以传统艺术形式传递给千家万户。有一年春节前夕,他不顾严寒,冒着风雪到北京西站为返乡农民工写春联、送福字。尽管刺骨寒风冻得他颤抖不已,但他依然坚持,这一幕深深触动了过往旅客的心。
疫情期间,郭伴虎居家不闲,创作了大量充满正能量的书画作品。他与老伴一起策划了线上线下书画作品展,展示了一系列抗疫主题的书画作品,部分作品还被报刊选登。同时,他还及时记录传播军休所和社区的防疫事迹,多篇文章被媒体选用。
在郭伴虎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一名老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也见证了一名老兵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他热爱书法、热爱教育、热爱公益、热爱生活,这些热爱汇聚成他生命中绚丽的色彩,不仅点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也为他人带来无尽的光亮与温暖。(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