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以爱之名 做职业病与中毒救治领域的先行者与坚守者——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王永义

2024-04-26 14:2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晨出暮归,汲汲忙忙。在职业病与中毒患者救治道路上,王永义一走就是40年。“办法总比困难多”,是他面对挑战时的坚定信念;“车到山前必有路”,是他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乐观态度;“凡事尽心尽力,便可无怨无悔”,是他对职业生涯的执着追求。

从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如今的职防专家,王永义的付出和贡献,如同一颗燎原的星火,点亮了无数患者希望之灯。

既做选择 便只顾风雨兼程

“虽然是机缘巧合下选择了医疗这个行业,但看到患者在我的治疗下康复时,我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王永义说。

198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王永义,被分配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工作。尽管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临床医学知识,但对于职业病的实际了解仅限于教材中有限的篇幅。

"不会就学!"入职之后,他虚心向前辈请教,从书本中汲取,在实践中积累,一门儿心思投入到对职业病相关知识的学习钻研中,逐渐对职业病学有了深入认识和浓厚兴趣。

2009年王永义在中毒事件现场调查

"职业病学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交叉学科,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深远,我们必须系统掌握临床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1987年-1988年,王永义前往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学习,为职业病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带着所学所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回到重庆,并广泛应用于职业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实践中。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王永义在职业病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逐渐成为科室的医疗骨干,诊疗技术也日益精进。

转换新思路 得到新出路

20世纪90年代,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众多企业面临倒闭窘境,根本无暇顾及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病科的业务随之跌入低谷。门可罗雀、收入微薄,科室不少医师选择了“另谋出路”。王永义却没有动摇,他说:“我从没想过要离开这个专业,就想着怎么转变思路,继续把职业病学科发展起来。”

契机来源于一例儿童铅中毒救治案例。当时某地一名十多岁的小孩因呕吐、腹绞痛症状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无奈怎么都查不出病因。此时有医生怀疑小孩可能是中毒,但当地无法诊治,家人赶紧将她带到了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王永义仔细检查了小孩的状况,推断她极可能是铅中毒,结合理化检验科毒物检测数据,最终确诊。在给予对症治疗后,小孩很快痊愈。

“职业中毒是职业病领域的一个部分,与生活中毒在许多方面存在共通性,我想既然职业中毒我们都能治,生活中毒又为何不可呢?”随后,王永义扩展科室业务范围,将中毒性疾病的诊治确定为科室特色之一,并率先在全市开展儿童铅中毒诊治业务。

随着实力与名气俱增,2003年,王永义开始陆续参与处理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

2023年受国家卫健委派遣到某省处置中毒事件,为重症患者会诊

一次,一企业突发不明气体中毒事故,造成多人死伤。为查清事故原因,王永义与同行的专家组成员们迅速赶往事发地点。在工程师的工艺流程描述中,王永义准确捕获“蛛丝马迹”,结合中毒者的症状,最终确定为以硫化氢为主的窒息性气体中毒,为迅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挽救了伤者生命。

12·23特大井喷事故、群体性百草枯中毒事件、群体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毒蘑菇中毒事件……深夜奔波是常态,假期忙碌亦寻常,一次次中毒应急“战役”,逐渐打响了王永义在中毒救治领域的知名度,其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更是广受好评。

破译“毒物”密码 斩获行业认可

“如果没有打那个电话,估计人就没了……”

2015年7月,四川省宜宾市一化工厂职工朱先生在进行喷料作业时发生急性重度硝基苯中毒,随即被送往就近医院ICU救治,生命垂危,并下了病危通知书。该院医生缺乏这类中毒的诊疗经验,救治一时陷入僵局。

当天晚上,该化工厂的一名负责人联系到了王永义。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王永义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电话方式远程指导当地医生进行救治。他与当地医疗团队经过反复沟通,制定了详细的救治方案,整个过程持续近2个小时。次日中午,朱先生终于转危为安,在心有余悸的同时,对王永义的专业与及时援助表达了深切的谢意。

朱先生夫妇专程从宜宾赶来向王永义致谢

这只是王永义用精湛技术参与重症中毒救治的一个缩影。近20年来,王永义作为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骨干专家,参与处置了各种突发中毒事件64起,还多次参与全国重大中毒事件的远程会诊,救治患者上千人,保全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在国家卫健委致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的感谢信中,对王永义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信中提到,“王永义同志在此次医疗救治工作中,展现了应有的使命担当,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省卫生健康委、患者收治医院以及患者、家属的高度评价……”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在致王永义的感谢信中,亦对其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你总是义无反顾,不辞辛劳,冲在一线,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精湛的医技感动着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多年来,王永义不负众望,充分发挥其作为突发中毒事件处置专家的模范带头作用,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卫生应急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聘任为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中毒救治专家组成员,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中毒救治组组长。收获了中国医师协会“全国人文医生”、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医师协会“白求恩式好医生”“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 等多项荣誉。

打造城市“样板”,只为肺健康

尘肺病作为我国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职业病,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也是我国医疗卫生的一大挑战。

“在《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之前,很多人对职业病的认识不足,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非常缺乏防、治、保的概念。那段时间,累积下了大量的职业病尤其是尘肺病患者。”王永义介绍道。

虽然尘肺病无法彻底治愈,但在规范治疗下,大部分尘肺病患者的寿命基本能达到正常人的平均水平。

如何让尘肺病患者接受更规范的康复治疗?2018年,在国家卫健委、市卫健委的指导下,王永义所在的职业病防治院,率先开展乡镇卫生院尘肺病康复站建设与管理试点研究与实践,2020年,王永义参与起草的《基层医疗机构尘肺病康复站建设与管理指南》、《尘肺病康复站评估技术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国发布实施,尘肺病康复站的建设模式被推广至全国各地。随后又主持了《尘肺病康复站康复技术指引》的制定。

在城口县尘肺病康复站进行查房带教

目前,重庆已在28个区县建成尘肺病康复站91个,管理尘肺病患者17492人,参与康复约5.2万人次。作为技术专家的王永义主持制订尘肺病康复站技术方案,编写培训教材;承担全市91个尘肺病康复站的技术指导工作,参与康复站义诊、讲座、查房;在全国10余个省(市)进行尘肺病康复站建设技术培训……

职业健康守护,一直在路上

全国卫生监督技术能手,主持或参与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研制9项,部级项目7项、厅级项目7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5本,获重庆市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守护职业健康的路上,王永义像一名“籍籍无名”的城市建设者,用润物细无声的智慧、久久为功的韧劲,为广大职业人群撑起健康“保护伞”。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用工制度多样性、作业方式复杂性决定了新的职业健康问题必会随之出现。”谈及接下来的工作打算,王永义表示,除了继续做好职业病与中毒患者诊疗之外,一方面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职业病科研项目及康复人才的培养中,另一方面将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教育,做好职业病防治相关科普工作,全方位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荣誉只是过去,职业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永远是我奋斗的目标。”王永义说。(徐亚男/文图,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供稿)

【责任编辑:王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