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提升生态环保产业数字化水平 高质量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2024-04-22 16:52

来源:《智慧中国》杂志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列为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生态环保产业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供给,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环保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环保产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22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9%,近三年平均增速约7.6%。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双碳”目标时代背景下,环保行业应先行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助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生态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环保装备制造一头连着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固废处理装备对工业危废原料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置,到移动式走航监测设备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有效监测,再到土壤修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不断提升绿色竞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截至2022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环保设备制造在业企业约1.3万家,从业人员约200万人,总产值9600亿元。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市场双重推动下,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保持在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已经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中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行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打造若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细分领域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029b1d2fe7eac5a8f8d8b8b64752143.jpg

宜兴福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从事环保装备制造30余年,深耕工业危险废物治理这一细分领域,专注于工业危废焚烧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及配套系统的代运营服务,拥有几十项专利技术,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在今年4月10日至12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第六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宜兴福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精彩亮相,展示了福鼎环保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生产力培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独特经验。

据介绍,福鼎环保通过自主研发、与国际环保公司技术合作等方式,攻克工业危废治理技术难题,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到掌握国际领先水平核心技术的重大跨越,尤其在高含盐、高腐蚀性等废水废物焚烧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研发出综合危废回转窑/炉排炉焚烧系统、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系统、贵金属热解回收系统等主要产品线,稳定运行各类工业危废焚烧装置1500多套,各项性能及排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为锂电、石油石化开采、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危险化学制品、印染、贵金属、矿山冶炼、钢铁等多个行业提供危废治理服务,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资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智慧环保已成发展大势。福鼎环保提出“低碳减排,降本增效,创新数智,科学发展”新目标,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装备设计制造、运营服务、环境监测等过程中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福鼎环保在工业危废治理领域积累了30多年的技术和经验,具备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调研形成科学决策,为客户提供绿色系统解决方案,提升运维水平和治污效率,降低危废治理成本。

近日,福鼎环保被《智慧中国》杂志社授予“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科研示范基地”称号。福鼎环保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数字技术在环保产业的应用,深度挖掘大数据价值,探索和推广模块化、数字化生产方式,加快自身智能化升级,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还将通过联合高校、智库、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工业互联网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建研发平台、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孕育、孵化和产业化进程,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和技术支撑,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作者:《智慧中国》杂志社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邹佩)

【责任编辑:胡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