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政务信息>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应把握好六个重点

2024-04-19 09:4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挑战,这就迫切需要增强宏观政策效应,不断提高调控水平,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重大部署,是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重要理论成果。调控实践中,建议把握好以下六个重点。

一、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在于能够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国家战略规划引领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优势。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求加强目标的合理规划,不仅关注短期经济增速,更要注重中长期发展目标方向,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经济发展的中期(五年规划)、长期(到2035年)及超长期(到2050年)目标。要明确宏观经济治理的阶段性任务,有效衔接经济短期运行与中长期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更好统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一直是讨论的重点,形成了“双松”“双紧”“一松一紧”等不同组合的政策主张。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处于关键时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要统筹推进各项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方面,要组合使用影响财政收支的各种政策工具,包括专项债、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货币政策方面,要合理搭配数量型政策工具和价格型政策工具、总量性政策工具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保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化债进度、补充银行资本、政府债券发行等方面,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可以达到“1+1>2”的效果,确保多元政策形成积极合力。

三、更好统筹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性政策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实践证明,有些政策涉及社会、文化、教育等非经济领域,却有可能对经济运行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就意味着在出台经济、政治、社会等政策前期,要以非经济性政策是否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评判标准,进行综合性考量和全局性评估。要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整体规划,确保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在时序、范围、方向和目标上协调一致。要健全完善评估机制,强化评估要求,明确评估范围,完善评估流程,科学精准评估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效果,既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又减少可能不利于社会信心恢复的政策影响。

四、更好统筹短期稳定与长期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发展做好衔接。传统宏观政策理论存在偏重关注经济短期稳定,缺乏统筹考虑短期稳定、长期增长和宏观经济结构优化的问题。从短期稳定目标看,要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提高预期回报率提振企业投资意愿,强化居民信心提升消费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长期增长目标看,要通过促进科技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增长政策,提高劳动投入数量、资本投入数量以及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宏观经济结构目标看,要通过再分配政策、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是统筹长短期政策目标,推动三大类宏观政策密切配合,促使实际经济增速、长期潜在增速和最优经济结构下的合理增速趋于一致。

五、更好统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地区发展差距也客观存在,制定政策不宜“一刀切”,需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一方面,在整体推进基础上把握重点突破。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并非等同于各部门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而是要从整体出发在众多领域和环节中确定重点和关键,在更高维度上加强系统集成,实施最优政策组合,最大程度提升宏观政策的整体调控效果。另一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不同部门和地方在制定政策时可能会有自身的目标和优先顺序。要协调好部门利益和整体利益,对各部门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进行协调,在统筹全局的同时,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重点领域,避免形成“合成谬误”的情况。

六、更好统筹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实现国内与国际经济协调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主动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协调和沟通,宏观政策国际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要准确把握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强国内宏观政策操作,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要完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形成我国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稳定机制,将经济推向更高水平循环。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加强对宏观政策的目标体系进行优化和重构,更好化解国外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调整和构建,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本文作者:林炜炜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