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退役军人林冬松:开荒种出500亩柚林,带动百户农户加入“柚”产业

2024-03-14 15:0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我们种柚子之前,这里都是荒地,草长得比人还高,无水无路……”站在自家柚子园前,退役军人林冬松的思绪飘回30多年前。

彼时,退役不久后的他返回家乡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看着儿时耕种的土地沦为了荒地,心感可惜。

凭借潮州柑的种植经验,他从距离三饶镇90多公里外的福建省引进蜜柚,在反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蜜柚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现果园内已种植了500多亩蜜柚,林冬松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种柚达人”。

脱下戎装换农装

1982年,林冬松应征入伍,驻守在“南海戈壁”西沙群岛(中建岛)。林冬松说,岛上的面积仅有几平方公里,涨潮时只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岛上物资匮乏,常年台风不断,生存条件艰苦,两三个月才能收到生活物资的补给。

“淡水资源尤为匮乏,下雨时大家拿桶、盆来收集,洗澡去海里洗……”林冬松说,正因为这段经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质才更深入骨髓。

1987年,他退役返回潮州,看到儿时种满了庄稼的土地现在长满了杂草,心中便种下了盘活土地的种子。1992年,在陶瓷业内小有成绩的林冬松决心回到田地里。

经过考察,先前有潮州柑种植经验的他在福建引进了10多亩柚子苗。“柚子与潮州柑的种植有些许不同,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也是经历了多次的实验与调配,才培育出适合种柚子的土壤。”林冬松说。

柚子从种下幼苗到成熟摘果,一般需要5年时间。5年里,林冬松每天都在果园里待着,“每棵树每天都要看上好几遍,观察多了,就会发现很多细微的变化。”从播种、摘花、包果到采摘,每个环节林冬松一有发现都会详细记录下来,或翻阅书籍,或请教有经验的专家、果农,或前往福建向当地农户请教,“问题得到解决,心里就无比兴奋。”林冬松笑着说道。

“愚公”修路开荒育林

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后,10多亩柚子收获了“甜蜜果”。2014年,林冬松决心大面积种植柚子,他看中了村里半山坡的连片荒地,那时地里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亲朋好友见状,连连劝他放弃。

“这块地其实不错的,小的时候,村民们天刚泛白便背着食物和水,翻山越岭来到山中比较平缓的地方种菜,一去便是一天,只是后面大家不愿意种地了,才荒废了。”林冬松说。

同年,他创办了麻岚种养专业合作社和饶平县悦馨农场。开荒路上困难不少。当时坡地上水、电、路都没有通,仅除杂草就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还要到三公里外的山涧布管引水。

林冬松准备种上柚子

说干就干,林冬松带领着几十位工人扛起锄头、拿起镰刀割除杂草、种植果苗、建设工棚,铺设水管等,同时租用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大力推动建设工程的进展,花了大半年时间将种柚子的“温床”建设好。

然而好事多磨,2015年正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导致山坡发生滑坡,冲掉了园里近3000棵幼苗,上下山的路都被堵住了。“当时脑子都是蒙的。”林冬松说,经过这么一遭,也让他知道了做好道路、山体防护的重要性。

至今,林冬松先后投入600余万元用于开荒建设,将原本的荒地打造成集约化、规模化的500余亩柚林和200余亩山间稻田,且筹集资金近30万元修缮山路近4公里。“刚刚修建那会儿,单车都上不去,后来修路后可以骑着摩托车上去,现在底盘高的车就能行走了。”林冬松说。

带动100户农户加入“柚”产业

日未出而作,日已落未息。天稍亮时,林冬松就开始每日行程,开着车一路颠簸,前往山上柚子果园。

白天在果园里日常劳作,晚上回到家中挑灯夜读,查阅和学习相关书籍,为了专业知识的补给,林冬松也经常外出培训。其中,在2021年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农业农村厅、国家科创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退役军人双新双创培训班”中,林冬松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采用“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发展”的理念科学对果园进行管理,探索出更多创新可行的做法。

目前,林冬松已带动百户农户一起参与到种柚事业中,其果园每年也能带动当地近6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柚子一上市,林冬松的果园里都会挤满前来收购的果商,每年都会有一批柚子销往俄罗斯。

“轻舟已过万重山”,走在山里小道,驻足在柚林间,望着满园的柚子树,林冬松喃喃自语道:“马上清明,是时候准备病虫害消杀了。”(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