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政务信息>

【新春走基层】“煤城”新春燃起“文化风”

2024-02-20 15:3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捏面人,剪窗花,逛花灯,吃着八大碗,唱着漫瀚调……近些年,文化过大年成为“煤城”准格尔旗当地百姓的新风尚、新追求。近日,"新春走基层”记者走进内蒙古准格尔旗,体验当地百姓准备的“文化年货”。

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临近年关,民间手艺人叶爱连开始忙活起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准格尔传统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叶爱连的面塑手艺远近闻名。

在叶爱连的手下,面团经过掐、揉、压、捏几道工序下来,一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就做好了,上锅一蒸,热气腾腾,神形俱备,既美观又诱人。

叶爱连表示,面塑充满童真和乐趣,这源于老一辈人的文化传承。“每逢过年,或结婚、生日等喜庆节日,就会做一些面塑赠送亲朋好友,增添过节的氛围。”叶爱连说,今年创作了“金龙迎春”“瓜果蔬菜”等面塑作品,寓意2024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记者看到,叶爱连的面塑作品包括面娃娃、中国结、八大碗、金龙、金鱼多种形象,还有展现乡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系列面塑作品,题材十分丰富。

如今,叶爱连的女儿和外孙女也继承了面塑技艺,加入蒙汉民族元素,融合当地文化,创作出更具时代性、文化性的作品,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叶爱连也把面塑技艺带进了学校、社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喜欢上这项传统技艺。

春节期间,准格尔旗还举办了“龙年赶大集寻味准格尔”2024年货节。除了丰富的年货,现场还设置赏花灯、送春联、剪窗花、非遗展演、民俗展演等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体验,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准格尔旗文联主席刘雅娜介绍,此次旗文联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书法艺术家参与2024年货节,为当地百姓送上“文化大餐”,旨在让准旗百姓更好认识和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添过年的喜庆氛围。

受邀参加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李补叶表示:“剪纸是我们的国家级非遗,准旗有很多剪纸爱好者,大家喜欢剪纸,热爱这项技艺。2024是龙年,我剪了《龙年有余》《祥龙献瑞》《龙凤呈祥》等作品,借此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李补叶的孙女从小开始学习剪纸,这次也一起参加了年货节,她带来了自己的作品“石榴图”。“石榴象征着民族团结、多子多福,在准格尔旗祝愿全国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茁壮成长,欢迎大家到准格尔旗来玩。”李补叶孙女开心地说。

准格尔旗民族中学教师丁娟也是一名剪纸爱好者,作为学校剪纸“第二课堂”的辅导老师,在她看来,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支持下,剪纸等传统艺术进校园、进社区、下基层,传统文化在准旗得到有力传承,文化氛围越来越好。

“我们的剪纸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准旗地处三省交界,包含蒙族、汉族等民族特色,同时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体。”丁娟认为,准旗的剪纸技艺需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如今,这一现状正在变好。

除了剪纸,准旗的其他非遗技艺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现年71岁的蓝天街道居民刘玉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准格尔民间雕塑”代表性传承人,她退休之后,跟随当地民间艺术家王月英老师学习蛋雕技艺十余年,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现可以在任何空蛋壳上创作。

刘玉芝的蛋雕作品包括《民族团结一家亲》《十二生肖》《昭君出塞》《马头神韵》《黄河几字湾》等结合传统文化的作品。刘玉芝表示,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或没有机会了解,她希望用蛋雕的艺术形式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发展好、传播好。

据悉,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春节期间,准旗还精心组织了乌兰牧骑专场文艺演出,新春花灯节,“情动母亲河”2024新春演唱会,元宵节文艺晚会,转“灯游会”活动,群众社火巡游表演,“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准格尔旗特展等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在这个春节为“煤城”百姓送上丰厚的文化大餐。(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尤自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