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中医药展区以“推动实现中医现代化,促进人类共同健康”为主题,亮相首钢园区3号馆。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到中医药展区参展参会,超过往年,成为服贸会最大亮点之一。近几年,中医药学得到广泛认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中医药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意义更加凸显。
▲2023服贸会中医药展区的主形象区“本草会客厅”(来源:新华网)
服贸会搭台
扩大中医药国际传播广度深度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在会场内外引发热烈反响。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作为中国为世界打造的国际经贸交流平台,顺应服务贸易发展而生,促进服务交流合作而兴。已成为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全球发展至关重要。
本届服贸会围绕“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年度主题,举办了15.5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10场高峰论坛、102场专题论坛、18场边会和72场推介洽谈。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上参展企业6700余家,截至9月6日中午12时,累计入场近28万人,共达成1100余项成果,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中中医药展区备受瞩目,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一张重要名片。
据了解,2023服贸会中医药展区设置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成果、中医药数字服贸新突破、中医药传承创新新跨越、中医药品牌矩阵新篇章、中医药一带一路新动能、中医药民族融合新风采、中医药直播新引擎七个板块,从榜样力、创新力、成果力、传播力、消费力五大方向展现中医药领域综合服务能力。今年国内共有19个省区市约150家机构线下线下参展参会,参展机构数量和去年相比几乎翻倍。
▲9月6日,第六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服贸会期间,第六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9月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与会嘉宾认为,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对于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政策引领,深化传统医药治理合作,增进健康福祉,强化传统医药服务供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在致辞中表示,这十年是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注重顶层谋划、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完善治理,促进中医药引领世界传统医药快速发展,推动中医药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认为,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治疗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13个世卫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医药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达到280多亿美元。我国已同40个外国政府及地区主管机构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打造了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和国际合作基地,已有31家机构入选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今年服贸会首设中医药主题论坛,专家学者就中医药原创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成果、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等内容展开深度探讨和专题演讲。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欧亚太平洋学术联盟合作项目、创新中药美国医院准入和临床规模化应用合作项目等举办签约仪式。此外,第八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2023年传统医药文化国际会议和中国中医药50人峰会(北京)论坛同期举办,在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中西医结合护理国际化学术传播体系、传统医药文化国际融通与合作发展等领域深挖中医药产业创新性发展成就,并展出多项新成果。
多媒体融合
主动掌握中医药国际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中医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实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点方向。
2022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独特作用,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厚植文化土壤,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近一年来,各地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力度,深刻阐释中医药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挖掘整理中医药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元素,加强研究并凝练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进行宣传推广。积极实施中医药经典普及化项目,挖掘阐释名医名家、经典医籍、传世名方、道地药材、非遗项目等中医药经典元素,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参与形式和表达方式,推出一批品牌活动和优质产品。
同时积极实施中医药文化精品图书支持计划,鼓励引导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推出一批面向不同受众的精品图书和数字读物。2023年7月13日,《中华医藏》首批图书在国家图书馆发布。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医藏》编纂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国内外中医药典籍的全面调查与原书影印,全国28家单位、34个课题组近千人参与,200余家古籍馆藏机构支持……
▲2023年7月13日,《中华医藏》首批图书在国家图书馆发布
此外,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各方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中医医疗和科研机构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建设高标准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早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就建议建立“国家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依托国家级科研院所或高校建立国家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平台,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
2023年4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有关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十三五”以来,各地累计举办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2.8万余场,参与辐射人数超过1800万。不断优化中医药文化产品供给。指导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纪录片、影视作品、主题展览、文化科普图书等,也探索了“中医药+动漫”的传播形式,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播平台建设。目前,全国已遴选建设了81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覆盖31个省区市,涵盖中医药名家纪念馆、中医药院校、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科研机构、中医药老字号等类型。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央媒体和国家国际传播机构也在积极发力。2022年7月5日,由中国外文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对外发布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抗疫相关术语英译参考”,引发广泛热议。
今年服贸会期间,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下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上线了中医频道(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平台),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和传播。频道下设中医中药、国际传播、健康医疗、教育科研、名医智库等9个栏目,同时策划《望闻问切》《国医大师访谈录》《一味中药》等多个品牌栏目,从图文、视频、直播、多语种等多媒体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推广,发挥中央媒体优势,主动议题设置,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合作。据了解,这也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首次打造建立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平台,将充分发挥媒体平台的引导和传播作用,助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构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2023年服贸会期间,中国网上线了中医频道(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平台)
此外,一系列纪录片、短视频、主题活动,也成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推手。例如上海东方卫视打造的中国首部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华》,该片以中华本草为切入点,带领观众走进神秘的中药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国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医药文化。该片分为《本草中华第一季》、《本草中华第二季》。分别于2017年9月、2019年5月在东方卫视首播,爱奇艺、腾讯、bilibili同步播出。通过这部纪录片,受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的历史、传承和智慧,感受中医药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中医药助力
持续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就新冠疫情致法国总统的慰问电中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不同外交场合,习近平主席都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赢得了更多国际共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在全球抗疫过程中,中医药的临床优势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展示,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新方法,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期间,中医药在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上发挥了独特作用,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推进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和国际合作,是国际发展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提高全球卫生健康水平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国政要对此高度评价中医药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表示:“传统医药在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健康、促进文明互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指出,中医在阿联酋得到广泛应用,深受阿联酋人民喜爱,为维护阿联酋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肯定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鼓励世卫组织会员国在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监管框架内考虑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的可能性。
据了解,2000年,在中泰建交25周年之际,泰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医合法化,泰国成为中国以外第一个实现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2015年,中医开办诊所法令在泰国开始正式实施。中医药被纳入泰国卫生部泰医和替代医学发展司的管理体系。中医药走进泰国,丰富了当地卫生体系,维护了民众的生命健康。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泰国有中医执业证书的中医师超过1800名。泰国卫生部中医执业管理委员会主席阿空·巴蒂素旺表示,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已成为促进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力量,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匈牙利与中国不断加强中药产学研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第一家符合欧盟标准的中药厂、欧盟内第一个为中医药立法……匈牙利的中医药发展走在欧洲前列。从2010年起,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中医人才,2017年两校开始共建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匈牙利),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领域合作。如今,中医诊疗在匈牙利越来越受欢迎,欧洲针灸学会联合会经常组织中医义诊活动。匈牙利老百姓对中医诊疗的认可度很高,在布达佩斯的许多药店都能买到中医药产品。不少患者在中医的治疗下,病情渐渐好转。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医药是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和《四部医典》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世界各地的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既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更多人民,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
2022年1月发布的《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加强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建设,组派中医援外医疗队,鼓励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方式探索建设中外友好中医医院。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如今,中医药交流合作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为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健康福祉。
大道不孤,行稳致远。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随着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得到更广泛共识,中医药文化将继续发挥无可替代作用,我们要凝聚共识,加强交流,相互促进,努力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介与推广,让中医药成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网记者胡俊)
部分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