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政务信息>

乡村振兴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

2023-05-11 13:55

来源:西安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地区的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存在的最大短板。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关键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如何推动和实现乡村地区的现代化,既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充要条件之一。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作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抓手,其建设完全有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而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又能够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起到引领性作用。

乡村振兴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内涵、特征来看,要真正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进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并最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大的困难在乡村地区,且其困境是全方位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的数据,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有了巨大改观,但到2022年为止三大差距依然非常明显。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0133元,两者之比为2.45比1,鸿沟明显。受收入差距等因素影响,广大乡村地区表现出的发展动力不足、年轻人外出打工、人才极度短缺、2.3亿多的留守儿童等现象,极大增加了乡村地区现代化的难度。显然,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和实现小康社会后,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乡村振兴战略,则完全顺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变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是补齐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短板的必然选择,承载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这一使命担当。只有实现了乡村地区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突破。

乡村振兴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中乡村地区物与人的全面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乡村地区不但是国家和社会生产与生活资料的最主要提供者,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它一直承担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探索的成本。改革开放之前,在以重工业建设为重心的时期,工农剪刀差、户籍政策等推动了“一穷二白”的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等为工业提供了7000亿元以上的资本积累支持,成为中国实现“站起来”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至今,乡村地区经历了像1984年前后的以地养企、1994年前后的以地生财、2003年前后的以地套现、2007年以来的增减原则等多次的“圈地”经历,以此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和建设,但过重的成本负担,使“三农”问题持续凸显。显然,如果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同时,广大的乡村地区还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区与依托,隐含了物质、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属性。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则能够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这一过程的突破和实现,既蕴含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又包括了农民的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乡村地区只有实现了人与物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和突破。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最具创新发展与挑战的领域

一个世纪以前,在《东方杂志》上曾载过一篇文章,其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谜,如果猜透了,将解决中国一大半的问题。”经过一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之后,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最为艰巨和富有挑战的命题。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最重要载体,在占据世界人均土地数不到30%的中国却要支撑世界人口总数的17.9%,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加速演进的条件下,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关键就是要破解农业现代化的课题;农村地区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占据全国土地面积的90%以上,同时各个地区之间发展差异还巨大,是实现共同富裕难度最大的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农民人口仍然有5亿多,但如果算上户籍在乡村的,人口数达到8亿以上,且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个体经营,收入水平较低,保障程度最少,是需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的最大公约数部分。为此,要真正破解农业农村农民这一现代化之谜,是无法依靠别国的经验,只有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中去破解。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地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难题,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指引下,立足乡村地区实际,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推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向乡村地区的聚集,实现“组织、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五大乡村振兴内涵,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现代化道路,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基,也为世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破解“三农”之谜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乡村振兴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战略,需要不断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去创新,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精准、准确地化解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中的难题。

(本文作者:兰日旭,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徐蕴峰,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胡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