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许绍坤:创业30多年攒下18辆野战通信车
仲夏时节,细雨蒙蒙。傍晚的春城,略带一丝寒意。来到昆明城南拓东体育馆11号,昆明天波科技有限公司几个大字赫然在目,门口支起两张约200平方米的伪装网,下面停着5辆迷彩通信越野车,车旁立着一位体格壮硕、身姿挺拔的男子。他中等个,短寸发,透着一股军人气质。
他就是科技拥军急先锋许绍坤。
“拥军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通信技术从业者,老许的科技拥军一做就是30年。
投身科技拥军
“我们做通信行业,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技拥军。你看这里里外外摆放的通信装备,一半以上都是赠给过部队或参加过部队军事演习任务的。”看着满屋子的“宝贝疙瘩”,老许很是得意。
老许是个“不太安分”的人。1976年5月,从部队退役后,原本在某器材厂有份稳定工作的他,果断辞职下海,投身通信行业。
老许先是注册成立了一家通信工程公司,当年盈利百万元。他没把赚来的钱存进银行,而是先后拿出数百万元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在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通信、航拍、GPS导航定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先后完成40余项技术革新,研制出10余项野战通信装备。
企业刚步入正轨,老许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科技拥军上。每年给驻地部队免费提供价值近20万元的通信设备,并提供永久免费保修服务。公司的信息化装备,只要部队有需要,随时支援。
云南是祖国西南门户,接壤国多,边境线长,山高林密,边境值守一直是个难题。老许多次给驻地部队赠送便携式通信设备,为官兵守边巡逻、值班执勤提供技术支撑。
“赔钱赚吆喝,短期是热情,长期是任性。”时间一久,公司内部也有一些不同声音。
“没有强大国防,哪来强大国家!”很快,老许用一份份科技拥军的成绩单征服了公司员工。当地有关部门看中公司雄厚的科技实力,指导成立了以公司退役军人为主的民兵数字化分队,先后为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旅游节及各类大型活动会议提供应急通信保障,经济效益颇丰。
应急处突中冲锋在前
商海逐浪30余载,与部队打交道也已30余年,只要部队一声召唤,老许坚决响应。当地抢险救灾、应急处突、军事演习等任务,常常能看到老许的身影。
时隔10年,说起那次发生在云南昭通彝良县的5.7级地震,老许仍记忆犹新:“我和25名员工第一时间开着11辆应急通信救援车、带上专业设备连夜赶赴灾区。”一路塌方不断、险象环生,老许这位企业家几乎和部队官兵一同到达灾区。
来到震中,老许第一时间进入“战位”。他借助专业通信设备,在制高点建立覆盖整个救灾现场及周边区域的语音、数据、图像转发系统,并组织航拍小组实施空中灾情航拍,将画面实时传输给后方救灾指挥中心,为救援部队展开搜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天波。”这是老许的口头禅。一次,昆明某地突发森林大火,老许和员工带上公司最新研制的便携视频语音监控设备,和森林武警官兵一同赶到现场,仅用5分钟就搭建了综合通信指挥平台,为救灾指挥部提供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持。
救灾结束,老许琢磨:“能不能开发一套实时预警系统,对火灾易发地区实施全方位监控?”说干就干,老许带领团队集智攻关,升级改造灾害信息预警系统。通过反复试验和实践检验,该系统投入市场,在当地灾情预警处置、信息共享、联调联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凡是部队需要,其他通通让道。”哪怕是1000多万元的意向订单摆在案头,但忙于民兵数字化分队建设技术攻坚的老许几经权衡,决定忍痛放弃。
“赚钱的机会以后还有,但部队信息化建设不等人。”老许坦言。
拥军是精神追求
穿上预备役军装的老许,甭提多开心:“当兵的感觉又回来了!”
老许的公司有18辆车,清一色的野战通信越野车,以至于员工都说公司是一家“准军事化”单位。
“公司管理像部队,员工作风更要像军人。”老许今年67岁,走路带风,每天坚持跑步,天热穿件短袖体能训练服,天冷加件带绒军马褂。他总是说:“脱下军装我还是个兵,是个兵我还要一如既往干拥军。”
老许公司的员工80%以上是退役军人。在工作日,他会发动员工进行体能训练和队列操练。为了给部队培养人才,帮助退役军人就业,老许主动上门给战士们传授信息技术,每年退役季优先招收退役军人是公司不成文的规矩。
在天波公司,很多人不理解,就连老许儿子也经常问父亲:“放下公司不管,成天想着如何拥军,到底图个啥?”
“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追求。拥军就是我的精神追求。”老许说。时间一久,大家被老许的执着打动,跟着他一起拥军。
虽然现在公司整体运行状况良好,但一向具有危机意识的老许,已经决定直面新的科技高峰:“从头开始,一切归零,要么勇往直前绝处逢生,要么故步自封不进则亡。”
如今,面对疫情影响销售额下滑的严峻考验,老许坚信:“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只要依靠军人作风,做好科技拥军这篇大文章,未来一定会更好!”(云南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