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政务 > 滚动新闻 > 

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 擦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鲜明标识

发布时间: 2022-04-19 |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尤紫璇

 太古里是来蓉游客必逛之地 成都日报资料图片 摄影 张青青


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公布,其中赋予了成都着力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任务,更是明确指出,发展壮大多元消费业态,坚持高端化和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提高商业繁荣度、消费舒适度、国际美誉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消费作为城市幸福生活的重要承载,一直是“公园与城市生活”的连接点。为此,记者对话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将深刻改变城市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成都将坚持消费供给和消费需求两端发力,持续提升消费品质、引领消费趋势、促进消费升级,擦亮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鲜明标识。

一、扩大国际化消费市场,推动消费资源和全球企业向成都聚集

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将美好生活和经济活力共融发展?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包含链接全球、贯通世界的“国际”之意,又氤氲市井烟火、时尚前沿的“消费”之味,更蕴含流量枢纽、要素汇聚的“中心”之义,“要以构建‘买全球卖全球’体系为目标推动消费平台功能提升,以服务全川服务西部的担当,强化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支撑,使成都逐步成为全球消费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区域消费市场的支点。”

具体而言,成都正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抢抓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机遇,建设开放通道体系,增强国际消费服务和货物组织能力。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完善国际班列境内外服务节点和集装箱共享中心等功能性设施,以“成都总部 德眉资分中心”的形式布局,构建产业协作网络,共建“亚蓉欧”班列基地;建设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推广应用在线采购、车货匹配、云仓储等新业态。

与此同时,要加强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入实施外贸进口年行动,加快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快发展以成都为中转枢纽的转口贸易和以成都为承载平台的离岸贸易,提高国际优质消费资源供给,试点打造“跨境电商 快递配送”消费新模式。推动新消费产业建圈强链,充分发挥链主企业、行业智库、金融机构、领军人才作用,加快推动一批新消费补链强链延链重大项目落地,发挥总部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引导作用,加大贸易型总部招引和梯度培育力度。

二、打造公园城市消费场景,赋予消费者幸福美好生活体验、情感共鸣和文化认知

当前正处于消费迭代演进的关键阶段,全球消费呈现出品质化、多元化、融合化的特征,消费者从注重商品实用性转向更加注重消费过程带来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更愿意为消费氛围、服务、体验买单,场景化逐渐成为城市消费空间的发展趋势。

“‘公园城市’是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形象识别和价值体现。”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成都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目的推动消费场景营造,坚持培育高端化与大众化并存、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的消费场景,集聚消费人气、增强价值认同、提升城市品质。将积极探索城市绿道、城市公园实现生态价值向商业价值转换的路径,植入书店、运动场、美术馆、亲子项目等消费业态,促进绿色空间与消费载体融合。

仔细研读《总体方案》可以发现,国家层面支持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着力点不仅涉及城市“生态本底”,“生产”“生活”也成为方案聚焦的关键词。

如何通过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为人民群众打造更为便捷、更有品质、更加幸福的生活家园?“消费场景”打造成了破题的关键。根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培育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地标商圈是场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优化春熙路商圈、交子公园商圈、蓉北商圈、西博城商圈和空港新城商圈功能定位,明确发展重点,促进五大商圈错位协同发展。

同时,构建多层次城市商圈发展体系。对照商务部《城市商圈建设指南》,服务市委“三个做优做强”决策部署,引导规范全市商业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城市商业空间,布局城市级、区域级商圈;积极打造社区商业中心,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依托12个国家级试点社区,打造12个示范性社区商业中心、44个市级示范性社区商业中心,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生活消费需求。

持续推进消费场景示范带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地标商圈潮购、特色街区雅集、熊猫野趣度假、公园生态游憩场景等八大消费场景建设,持续实施“一场景一示范”。积极打造“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体育消费新场景、精品林盘、公园城市“红点”“奇点”(网红打卡点)等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消费场景。

三、构建创新驱动的消费供给模式,引领新型消费风向标

“公园商业”并不是简单地在公园中布局商业载体,在此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去提升商业项目的服务性,增加项目的高附加值。如何更好地将公园城市的生态优势进行挖掘、提炼、包装和转化,结合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给市民带来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更舒适的消费体验?

充分激发文旅融合消费尤其值得关注。根据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市级部门将推动公园城市场景旅游化,打造金沙遗址、武侯祠等具有厚重历史文化资源的重点景区,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进天府数字文创城、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建设,深化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承办重要对外交往活动,加强经贸和文化交流。

其次,壮大数字消费规模。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动商贸服务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发展数实共生多元消费。推进春熙路、交子公园、蓉北等重点商圈创建国家级智慧商圈,打造一批智慧商店。实施“百万商家上线”计划,积极开展数字社区试点示范建设工程,打造数字化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团购、无店铺经营,创新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出行等服务模式。

全面培育绿色消费。坚持双碳引领,持续推出公园城市消费新场景。实施“低碳示范”专项行动,加快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积极创建一批绿色商场、绿色餐饮门店,探索建设绿色低碳示范街区。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降碳,扩大绿色建材消费,推动绿色建材应用。强化“碳惠天府”等绿色消费奖励机制,开展“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宣传活动。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之一,要引领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基于这样的考虑,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协同建设具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打造一批品牌节会活动,促进消费资源互通和共享,提升成渝消费市场影响力。同时,成都还将强化都市圈产业协作力,积极在德眉资产业合作园区,通过“研发 生产”“总部 基地”等产业合作模式,加速“成都都市圈造”消费品产业集聚成链。(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