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时代贵州退役军人奋斗榜样袁真勇:退役不褪色,返乡创业带领山村巨变

2021-11-22 16:1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为回乡创业的退伍军人,他靠一股“岁月的奔涌从不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的退伍军人的精神闯出了一条艰苦的创业路,作为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和猕猴桃种植大户的袁真勇,他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将永远发扬军人作风,矢志不渝地为群众利益而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面肩负着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使命,一面承载着创业致富带领全村全面脱贫奔小康的梦想,他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着、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努力拼搏 返乡带头创业

退役后的袁真勇就一直在外闯荡,一晃就是23年,期间干过服务员、销售员、泥水工、上过工地、爬过高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小有成就,可谓人生赢家。2004年袁真勇在回乡探亲的途中,看着一成不变的家乡,田间地头清一色的成效低、回报慢的传统种植业,袁真勇感觉心里特别沉重,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他暗下决心要改变“有女不嫁大寨郎”的现状,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回报家乡。那一年的冬天他毫不犹豫舍弃了85万年收入的职业回家乡发展,立志要把家乡建成“和谐宜居、富美活力”,要带领家乡人走上致富之路 。

然而知易行难,对于摆脱黄土地二十几年的他,对农业特殊技能一点不会,重拾农业难度有点大,于是他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苦心钻研农业发展技术到凌晨1点,走访了全县乡镇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学习致富经验,并到全省一些发展有名的地方进行考察,此外他还经常到农户家去讨教经验,去乡里的农业中心请教农技专家,结合相关政策和当地实际袁真勇终于决定在家乡种植猕猴桃,但是,小山村里这沟壑纵横的山路是当时产业发展的“拦路虎”,这也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难题。

致富换思路 铺开村民致富路

2008年6月,大寨村村民一致推选他作为村支部书记。为了改变家乡村民的生活状况,带领村民共同脱贫致富,袁真勇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跑项目,筹资金修路。几年来,大寨村共修建村道路19.3公里,进组路8公里,串户路14.8公里,目前全部硬化。“修路期间,跑项目、调土地、抓工程质量……每一项工作袁真勇都从头抓到尾。”大寨村村民说,袁真勇白天监督工程质量,晚上带领村委一班人苦口婆心、三番五次的做“钉子户”工作,让村民心甘情愿的把土地让出来修路。据了解,为推进村道路修建,袁真勇还用自己自留地、责任地分割赔偿给修路被占土地的村民。如今的大寨村,轿车、面包车、农用车等车辆进入寻常百姓家,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致富路修好了,产业选定了,袁真勇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家乡村民大都不了解猕猴桃的经济价值,村民们都觉得猕猴桃种植要三年后才开始有经济收益,那么这三年吃什么用什么,而且世道年年变,村民们都担心种出来的猕猴桃能不能卖到钱,虽然袁真勇前期做了大量动员工作还是没有成效,甚至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发展种植猕猴桃难道真的比不了种植稻谷和玉米吗?最后在谷堡镇(原谷堡乡)党委政府农业中心农业技术师张云贤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在外多年对水果行业的了解才想清楚、搞明白问题所在,也终于坚定了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有了目标有了方向,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一步租赁土地,好田好土那是肯定租不到的,最后经过实地考察在黄二高坡定点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洽谈中很快就谈定了100亩土地为种植,袁真勇在继续发展自己猕猴桃的同时,结合县级部门对猕猴桃发展的大力支持,多次开会、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上级部门的政策,并采取“支部+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分工生产,组织支部党员联系帮扶猕猴桃种植农户,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猕猴桃产业发展有效的带动了大寨村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带动了大寨村400余户种植,产业辐射705户群众致富增收。

真抓实干 奇异果变身摇钱树

在发展猕猴桃产业过程中,袁真勇对村民都一一指导,对自己所知晓的猕猴桃种植知识都倾囊相授,绝不藏私,对种植的农户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不时邀请相关专家为种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就这样猕猴桃种植火起来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都开始陆陆续续地种植猕猴桃,截止2019年大寨村种植猕猴桃面积就从以前的100亩达到了现如今的4500亩,猕猴种植农户达到了400余户,占全村总人口数57%,猕猴桃丰产期每亩3000斤,市场批发价格5元每斤,亩产值15000元,平均每户种植11亩,每户每户均收入16.5万元,小康生活有望,并且近两年猕猴桃价格一直稳步上升,农户的钱包鼓起来了,小车也开上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现如今,人们一谈起袁真勇,都笑开了花,感谢袁真勇袁支书的话语也成为乡亲们的口头热谈。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袁真勇用奋斗书写退伍军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袁真勇任大寨村支书10年来,带领全村人民筚路蓝缕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好路,以敢闯敢试的勇气,以自我革新的智慧,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实现了大寨的美丽乡村梦。过去10年,大寨村村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激荡起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大潮。袁真勇说“要肩负起群众赋予的光荣使命,就离不开奋发有为的激情。接近目标的冲刺,既需要一鼓作气的干劲,也需要咬定青山的执着。”,袁真勇时刻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斗志,才能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重大挑战。面前困苦的无所畏惧,才能有力推进大寨村脱贫攻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他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时刻体现着一名军人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