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

西安市的市级非遗项目——易蛰酵母制香技艺

发布时间:2021-10-21 09:33:33 | 来源: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据史料记载,中国用香的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时,已会用泽兰、蕙草、椒、桂等作熏烧、佩带、煮汤、熬膏、入酒之用。在唐代,香文化开始成熟与完备。大批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参与香的研究和利用,使其进入到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至宋代,品香、点茶、插花、挂画已并称为“四般闲事”,融入日常生活中。

所谓“易蛰”,“易”乃“平衡、通达”,“蛰”乃“伏阳、虚是”,世间万物各有其秉性,“易蛰“即取良草益物,驱污浊之气。

赵秋实是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易蛰酵母制香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其祖训有言,“做好人,制好香,做良心香”。对于赵秋实来说,“让百姓懂得香,会用香,用得起香”是他一生的追求。

在赵秋实记忆中,自孩提时家里就一直以制香为生。当其他孩童都在外玩耍的时候,他却跟着奶奶学习制香的技艺。帮忙看药、研磨药草、招呼客人,观察着奶奶与他人的交谈,无形中接受着香道文化的熏染。

后因历史原因,赵家的香具俱毁,赵秋实也不得不转行做起了园艺。直到近些年国家提倡传统文化,他才得以重拾祖业,踏上古法制香的传承之路。

赵秋实说:“在古时,香主要有三大用途,一是计时,常说的一炷香大概为45分钟;二是当作祭祀工具之用;第三个用途就是帮助人们净化空气、调养身心和美化心灵。”

对于香道,赵秋实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约三五好友,在一起相聚,取一块好的良木,此时香点燃,香在外,道在内。就像我不太会做菜,约几个朋友来家里吃我炒的菜。那么我的菜好不好吃重要吗?重要的是咱们几个相聚聊天。这就是道!菜不重要,香也不重要。

赵秋实制香的香材,大多取自于终南山,秉承古法,天然制成。顺应自然时令入山,发挥植物的最大效用。而终南山中1300多种药草,选取入香的不过300余种。

在香材的选用和搭配上,赵秋实遵从祖传制香的精髓,讲究一个“君臣”配。每一种香都只用一味名贵香料做主香材,再以主材的特点、气味配置其他的辅料香材。赵秋实说:“一定会有一味主香,以它的香味为引,其他辅助香材的气味不能跟它太冲”。

配好香材,再按照采用祖传的工艺,对香材进行炮制、研磨、配比后,再加入酵母,放入香坛中用黄泥密封三个月,方才成型。传统制法制成的香料留香时间大概只有二十天,而赵秋实做的香料留香最多可达九十天。这其中的奥秘便是赵家祖上传下来的已有两百多年的酵母发酵配方。

赵秋实解释道:“所谓酵母发酵,其实就跟蒸馒头一样。草木香的燥性大,加入酵母,可以去其土性和燥性,使味道更平和。同时激发出香材的天然草本香味,增长其留香时间。而不同时节,温度和湿度各有差异,所用的酵母种类和分量也就不同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香道文化,赵秋实开了一家名为“诗经里”的形象店。在这里,香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线香、盘香、塔香,可以是可随身携带的香囊、香牌,还可以是造型精美的耳环。往来的人都能在这里切实地了解与体验香文化。

此外,赵秋实还是国家级香道师、全国高等学校创业者指导师,除制香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传播香道文化,用自己的努力拉近大众与香的距离。

2019年2月,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到来之际,由中国驻丹麦使馆、哥本哈根城市中心、丹麦旅游局联合主办的“点亮哥本哈根之元宵灯节”活动于当地时间15日下午在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为当地民众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新春民俗和传统文化表演,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2月1日至24日,2019点亮哥本哈根持续20多天,让当地民众高高兴兴的过上难忘的中国年。活动期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易蛰香坊传统制香,受到中国驻丹麦使馆刘东参赞、哥本哈根前市长柯尔嘉德、丹麦国家旅游局局长代表赛博、哥本哈根城市中心CEO汉森、丹麦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安德森的接见和高度评价。

2014年12月,易蛰酵母制香技艺入选西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项目。2018年5月,易蛰酵母制香技艺入选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