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

西安市的市级非遗项目——戏剧盔帽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21-10-21 14:59:26 | 来源: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秦腔戏帽子又称戏盔,其造型夸张、种类繁多,是秦腔戏曲舞台上的特色。年过五旬的西安非遗传承人韩小利出身制帽世家,十五岁随父学艺,严格的家传授艺使韩小利系统地掌握了“古装头饰”、“戏剧头饰”、“社火头饰”等传统头饰、帽饰的制作方法,尤其对秦腔戏曲帽饰的制作技艺有着深入了解。他能够技法纯熟地制作出100多种秦腔帽饰,种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传统秦腔剧目。


韩小利说每顶帽子从备料、剪裁、粘贴到最后成品至少都在3-5天。(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


两顶成品戏帽,左边是女角用的,右边是男角用的。(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


韩小利说戏帽子的品种不下一百个种类。他不仅全都会做,而且是目前做得最好的一家。(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


韩小利说戏帽子的质量好坏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上。(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


韩小利与其说是在仔细检查成品不如说他在欣赏自己的作品。(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


每次做完一顶帽子他都要亲自带到头上试试感觉看看效果。(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


韩小利的工作室堆满了各种颜色和质地的制帽料。(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


韩小利说,“现在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实在太好了,可以说救活了我的手艺。”(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


韩小利是按照戏剧的剧情和人物身份先绘制出彩图。(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


韩小利每次做戏帽子都要根据剧情和故事人物的身份事先画好草图和彩图。(中国日报记者 火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