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

西安市的市级非遗项目——传统瓦当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21-10-21 15:16:00 | 来源: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有2000多年历史的瓦当起源于西周,兴盛于秦汉,延续到明清。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瓦当是位于屋檐最前端的半圆或圆形挡片,保护装饰屋檐。瓦当集篆刻、书法等艺术融合并衍生出了拓片。74岁的刘德源和瓦当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作为传统瓦当制作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他认为想传承技艺,要将瓦当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内容和拓片展示上赋予时代特征。

刘德源的祖父开过砖瓦厂,可年少的他是走投无路才进的砖瓦厂。“苦力活,挣工分养家糊口。”繁重工作之余,他学习篆刻并制作瓦当。过了15年,困境加剧,他凭着篆刻手艺实现了人生的触底反弹。如今74岁的刘德源,既是瓦当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也是长安印社社长。他说瓦当技艺的传承关键是拓展新功能,让它成为展示当下时代的文化符号。

被困苦“逼”出的手艺

长安区水寨村,打开一扇铁门别有洞天。这是长安印社所在地,也是刘德源制作瓦当的地方。74岁的他慈眉善目,“祖父刘志兴有个砖瓦厂,做古建砖瓦的活儿,很早的时候兴教寺就用过厂里的瓦当。”刘德源从小丧母,父亲远在西宁工作,他在引镇被姥姥姥爷带大。姥姥是手艺人,做窗花、扎灯笼到集上卖。品学兼优的他从小看着学着帮着。祖父会在有集的时候从胡家寨村赶来看他,带他逛集市,买油糕。他说日后走工艺美术的路,其实有姥姥的影响。

19岁高考考上了北大,一心想上中文系,可家庭成分却阻断了他的求学之路。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全民对抗饥饿,父亲也回来了。刘德源回到老家胡家寨村,来不及伤心,就要面对惨淡的人生。祖父的砖瓦厂在解放后不久归到村里的生产队。这里成了父子俩唯一的出路。他看着祖父时期建的两座窑,翻着祖父留下的瓦当书籍和图片,感慨万千。

“太苦了,每天和师傅搭伙,两个人要烧2200块砖。凌晨一时起床,工作18到20个小时。”他说所有环节人工完成,取土、和泥、烧制、搬运、摆放……能睡觉就是幸福。父亲干的是装窑、出窑,和他不同组。“村里人说我一个学生娃坚持不了3天。”刘德源一干就是15年,支撑他的信念很朴素:挣工分,有温饱。快乐来自于阴雨天休息停工,他会拿着泥回家捏泥人,或者钻研篆然后刻瓦当。

在这场看不到希望的贫瘠对抗赛中,他撑到1977年,已经34岁了,婚后有了两个孩子后,再拼命挣工分也不够养家。他被迫走出胡家寨村,到韦曲摆摊篆刻印章,生意出奇的好。刘德源说:“当时识字的人少,家家户户离不开印章,分粮分财产用印章排队。我们村子所有人的章子都是我刻的。”他的人生就此开始触底反弹。

他开始收集更多的瓦当资料,通过篆刻认识了文物、书画界的朋友。1977年至今他涉猎了篆刻、瓦当制作、石刻、文物修复、仿古工艺品等领域,并于2000年成立了长安印社。一晃离开胡家寨村40年了,日子早已天翻地覆,刘德源说当年的痛苦回头看都是磨炼。“现在遇到天大的难事都不怕了。”

为瓦当拓展新用途

“以前在村上生产队的砖瓦厂,我就偷偷把做好的瓦当塞进大窑里面烧。如今都是小窑,甚至发展到电窑。”刘德源说,秦代瓦当是半圆形,汉代瓦以圆形为主,长安秦汉瓦当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制作方面特色鲜明。

在瓦当制作间,记者看到他的徒弟之一——李平,他将备好的泥一点点揉进瓦当模具里。“这其实是第三步。”一批瓦当制作流程在20天左右,大致分为四个大步骤和若干个小步骤。

第一步是制作模具,费时5天。要描画出瓦当图案,雕刻出瓦当模具。“现在都用石膏模具,过去是木质模具制作难度大。因为刻上去的字和花纹必须是反的,压上去再剥离出来的瓦当泥胚才是正的。”这和刻章一个道理。石膏材质可以反复翻模,所以直接刻正的文字图案,用的是它翻出的反向模具。第二步是和泥,费时一两天。包括取红土、晒土、筛土、泡土、脚踩、成块备用等步骤,相对复杂。第三步是压模,制瓦当泥胚,反复摔泥增加泥的密度,然后将泥压入模内,压好之后脱模,就是剥离出来,然后再进行修补,随后进行晾干。刘德源告诉记者:“晾干不能暴晒,所以一般夏天不制作瓦当。”

关键的第四步烧制环节要把干燥瓦当坯装入窑内、开始烧窑,用木材或麦秸秆烧制。“用麦秸秆最好,烧出来的瓦当是蓝绿色。一般放入柴窑要烧72小时。”刘德源说他过去把瓦当放到4万块砖的大窑里烧制要15天。其间还要渗窑,就是用凉水从窑顶渗入窑内,时间到了就可以出窑。

“不能单靠复制文物瓦当来传承技艺。因为关中地区曾经宫殿林立,存世瓦当数量很多。”刘德源说人们更愿意买古代瓦收藏,复制瓦当需求量小售价低。于是他着眼拓片,开发瓦当新内容。例如,可以复制出土的珍品瓦当,将拓片作为礼品,满足人们无法在原件上拓片的需求。或设计瓦当新内容,比如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就为曾举办过国都设计了瓦当,印成册。他还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作成瓦当,为长安区设计“绿”“富”“美”三枚瓦当。这些新瓦当的拓片装裱后悬挂起来,赏心悦目。

刘德源认为,瓦当本身的文化符号含义被广泛认可,因此要与时俱进,用瓦当和拓片的形式来反映并传播当下的时代精神,这门技艺就会更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