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

西安市的市级非遗项目——陈氏太极拳小架

发布时间:2021-10-20 09:01:24 | 来源: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据《陈氏家乘》记载,陈有本的父亲陈公兆“学术纯正,明士多出其门”(陈家沟有陈公兆力斗疯牛的传说),陈有本及胞兄陈有恒“均庠生,习太极拳。有本尤得骊珠,子侄之艺皆其所成就,丰度谦冲,常若有所不及,当时精太极拳者率出其门… …有本少年时练习族内相传已久的外家拳炮锤,收有门人陈有纶、陈奉章、陈三德、陈廷栋均有所得,陈耕耘亦师事焉。其师清平。(清平传赵堡镇和兆元、张开、张睾山。李景延、张大洪”)。

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公兆、陈有本父子皆武学造诣深厚,弟子名家辈出,有本之艺得到父亲外家炮锤之真传,并且在陈有本之前并无小架。小架具有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的风格特点,陈家沟后人按陈有本所传的赵堡太极拳改编了一路柔多刚少,二路刚多柔少的拳架,虽然其的理论体系不够完整(因陈有本从陈清平处谨学到赵堡太极拳架,沒有学到赵堡太极拳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严格有序的遵循了其师陈清平所传授的训练方法。陈式太极拳小架陈家沟人誉为“功夫架”、“看家拳”。并非像有些书上所说的“十四世陈有本的拳学自陈家沟’’ ?而其实是从学与临镇赵堡镇陈青平先生。赵堡镇陈青萍是陈有本真正师父。(现在陈家沟有人谬称陈有本是陈清平的师父) 。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杨露蝉在《杨氏太极拳序》中道:“学太极拳于陈家沟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镇陈清平。杨露蝉这段精辟论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史实,即杨露蝉对太极拳规律性的认识来源于赵堡太极拳第七代拳宗陈清平大师的亲传。陈清萍是一名智者,一个具有极高智商的老师。他一个人竟然能教出了四个太极拳流派的创始人,这是空前的事情。其弟子武河清(禹襄)创编的武式太极拳步高架活,开合鼓荡;其弟子和兆元(赵堡镇人)创编的和式太极拳轻灵圆活,顺遂自然,其弟子李景炎(又名李盾,陈辛庄人)所创的忽灵架(又名忽雷架)小巧紧凑,惊乍弹抖。其弟子陈有本所创陈氏太极拳三种不同风格的拳种同处一炉,实在令人称奇,令人钦佩

  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为了随父走镖谋生,因其父陈长兴终年在外,遂求教于族叔陈有本公。为了使陈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陈有本除保留头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发力,将架型予以放大,亲自辅导苦练一年有余。二人共同商讨、钻研,创编了一种架型,从此为了和头套十三式有所区别,就产生了小、大圈的说法。陈耕耘将这种架型就在其家族中传授,传到其孙陈发科,1928年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将此架型公布于世,后人为加以区别就以此架叫“大架” ,将传统练法称为“小架”。 。其身法、手法、眼法、步法、攻法、劲法与赵堡镇陈清平所传赵堡太极拳法基本相同,胯似托盘, 不扭、不涮; 两胯走“∞”劲不断, 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 无过无不及。走立园多,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与大架不同,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走整园多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与大架不同蓄劲发力),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