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

西安市的市级非遗项目——临潼代张杨村竹马

发布时间:2021-10-20 09:23:10 | 来源: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竹马又称跑竹马,是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表演形式。竹马舞蹈最早见于宋朝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当时东京“蹈跷竹马”的盛况。明代阮大铖编写的剧本《双金榜》中,也有“跑竹马”舞蹈表演的记述。代张杨竹马起源于清朝顺治年间,距今大约有360年的历史。起先的目的是为了感谢上苍欢庆丰收,后逐渐演变为喜迎新年的民俗表演活动,表演内容以戏剧故事为主。

代张杨村竹马表演,一般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要持续正月十五元宵节。所以,每逢腊月来临,村中的竹马会就会聚集在一起商议开展活动的规模、时间和筹备材料、道具置办等一系列工作,并且都要在正月以前准备得当。 代张杨竹马队表演分为行进巡游和广场表演两种形式,表演由跑马队、锣鼓队组成。其中场地竹马表演又多以晚上表演为宜,为解决照明问题,过去以竹篾子扎制各种彩灯(花灯):莲花灯、宫灯、兔子灯等,现在则以电灯来代替,并配以各色彩旗烘托表演气氛。演出视场地大小而定,阵容可大可小,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最少出马8匹,最多可出马30匹。跑马队一般由8—12岁的跨马小孩进行表演,称马娃。 首先以锣鼓造势开场,俗称打场子。接着一声炮响,身着特定服装的马排手持马鞭,各自引导对应身套马具,穿着传统戏剧人物服饰,背插彩旗的儿童入场,随着引马人马鞭的引导和伴奏的鼓点节奏,竹马时儿徐行、时儿奔驰、时儿跳跃,并根据引马人的指挥变换阵形和套路。 代张杨竹马剧目主要有《戚继光斩子》、《智取威虎山》、《破宁国》、《金沙滩》、《回荆州》、《下河东》等。表演阵式也丰富多样,有“花大四门”、“两国交战”、“百马分鬃”、“内外城”、“敬德一条鞭”、“卷席筒”、“红五星”、“金香炉”、“拧门转”、“神龙摆尾”、“大老碗”等十余种。 上世纪五十年代,代张杨村竹马在临潼县第一届春节民间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十年文革动乱时期”,聪慧的代张杨村村民为了使竹马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得以存留。以样板戏的装束进行表演,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发展了竹马的题材内容,也成为了陕西省内民间传统艺术唯一没有中断表演的民间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代张杨村竹马在当地政村委会支持下以及全体村民和竹马会共同努力,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