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

西安市的市级非遗项目——临潼道情皮影戏

发布时间:2021-10-19 13:32:24 | 来源: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


临潼是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这里还有一个奇异的传说: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因病故去,武帝因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并涂上色彩,还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账中观看。武帝看罢以后,感觉李夫人如复活一般,顿时龙颜大悦,从此爱不释手,于是这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滥觞。


在临潼有过不少的皮影戏班,如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斜口镇柳树村毕麒麟、毕四牛创建了“关中道情皮影戏班”。晚上为大家表演关中道情皮影戏。关中道情以长安的为正宗,叫作“长安道情”,又称“拉波戏”。是流行在关中地区民间的“坠班政”。盛行在长安、临潼、蓝田、户县、威田、兴平等地区、尤其以西安灞桥、三桥等地方为最有名。相传道情是出家人求施舍、化缘时诵唱的“道中情理”。关中的民间长期有“一经二词三道情”的说法,由此可以知道它是由关中道教的诵经唱词演变发展而来的。


至今,临潼区海家庄58岁的卢学林表演的“关中道情皮影戏”获得过很多荣誉。他从13岁就开始跟名师学皮影,从事皮影表演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他一个人可以同时敲战鼓、暴鼓、 渔鼓等八种乐器、能唱三十多个本子。据了解,卢学林自己筹集了近万元资金买皮影乐器等家当。多年以来,他率领着老搭档们,先后在高陵、蓝田还到市区内一些著名景点表演,被人们赞誉为“皮影老把式”。


临潼皮影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清末武屯房村李虎臣、杜升初建立的“碗碗腔一杆旗皮影戏班” ,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活跃在临潼的皮影舞台上,直到1982年才停演。另外,零口乡孙家村的孙老五班,从1909 年开始领演“碗碗腔”皮影戏,孙老五年老后由其子孙发宏继续演出,直到现在依然流行于陕西关中、华山北麓和渭河以北塬区一带。它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现存的手抄本就有二百四五十本之多。它的特点是花脸戏吐字重,杀声如雷,震裂金石:文戏开口轻柔,缠绵细腻,典雅飘逸,十分动听。皮影的造型精巧细致,形体比西路、北路的皮影略小(高约十一寸),它的花纹图案细致,雕刻细腻,造型经典、装饰严谨、色彩富丽堂皇。皮影造型的特征是强调外形轮廓、内部装饰适合整体形象,平面化的构图处理增加了场景的形式美感,装饰性、程序化的造型方式赋予一些无形的或不稳定的形象以具体的造型,增强了皮影动作的真实感,用象征寓意的的手法将文学语言、动作语言、造型语言的象征性做到了完美的和谐。它传统的文明之光带给人类的是睿智、贤能、自然与自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刷目繁多,数不胜数。


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 《牛郎织》《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孙家皮影戏目前能表演各类剧目一百多个,涉及历史剧、现代剧等多个剧目,尤其是以李十三的“十大本”为经典,它的现代剧《梁秋燕》《三世仇》等深为广大群众喜爱。孙家皮影戏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古典剧碗碗腔《梅花钗》《金琬钗》《玉燕钗》《白玉楼挂画》《游龟山》《八义图》《唐金山游河南》《天仙配》《白玉钿》《珊瑚宝塔》《秦英征西》《紫霞宫》《苦节图》,现代剧碗碗腔《婆媳之间》《梁秋燕》《三世仇》《寡妇改嫁》《红灯记》《石王庙》《香莲佩》《春秋配》《蝴蝶媒》《火焰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