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玉雕工艺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期先民们就佩戴打制的蓝田玉。春秋战国时期,蓝田玉被加工成玉礼器。秦统一六国后,得蓝田水苍玉,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及虫、鱼、蛟、鳝、鹤等水族物于其上,制成“传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近年来,蓝田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玉雕之乡,蓝田玉雕工艺品不仅走出陕西、走向世界,还成为蓝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7年,蓝田玉雕工艺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琇琳被评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田玉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蓝田玉属软玉范畴,但质地坚硬,它的成分除少量的绿石、松绿石外,大部分属蛇纹花的大理石,所以它色彩斑澜、光泽温润、纹理细密,具有一石多色的特点,俗称“菜玉”,素有中华四大名玉之美称。
蓝田玉雕在加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因材琢玉的工艺理念,该理念一直主导着蓝田玉雕工匠的制作过程。由于琢磨难度大,还要精雕细刻,一件价值不菲的玉雕成品,往往经过几十道加工工序,因此形成了蓝田玉雕环环紧扣、用料考究的工艺特点,尖端技艺更需要数十年经验积累。
古时开发利用蓝田玉,先民们在既无铜器又无铁器的情况下,主要是琢磨工艺。琢是用锯切法去掉多余的部分;磨是进一步造型,分冲磨(较大面积的磨)和碾轧(深入边角的磨);琢磨之后基本成器,最后再用几种小工具勾线,撤去小余料,清理底部,平整地纹,专业术语称为“勾、撤、掖、顶撞”,最后是抛光和装潢。后来,随着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演变成了琢玉、切料、钻孔、孔来(锼空)等工艺。
现代蓝田玉雕工艺,雕刻前根据玉原料的色彩和形状分布,因材设计成适当的玉雕品,再进行切料、过图、雕刻,其中雕刻是整个制作的核心。总流程包括审料、设计、过图、雕刻、抛光、验收、装潢等环节。工艺包括首饰制作工艺、圆珠制作工艺、玉摆件制作工艺、玉器皿制作工艺、玉盆景制作工艺、玉器镶嵌工艺。成品按其用途及制作分成了6大系列共1000多个品种。规模上不仅有巨型雕刻,还有微型雕刻和连环雕刻等。巨者数吨,高达2-4米;小者如指,巧夺天工。成熟的玉雕产品不仅造型逼真、构思奇巧、喜怒皆具,而且和玉材的自然色彩融为一体,使生物造型动静绝妙、神韵俱生,成为文化艺术珍品。雕刻的主要工具有磨玉机、开料机、旋碗机、打眼机、丝子锯等。
蓝田玉雕工艺是中国玉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每个时期的玉器都体现着时代的特征和人类各个时期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念。而依附在玉器上的玉雕工艺,也是人类工艺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