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木偶源于清宣统年间,属杖头木偶,分布于周至县及关中西部,由木偶艺人唐老八传至大玉村黄新民、郭九成、郭成林、郭兴娃等人。现有表演、雕刻艺人30余人,至今仍活跃于群众之间。
大玉木偶戏的表演在当地称为扭竿竿。其表演以秦腔为主,配以文武场面乐器与真人表演相融。表演过程中的绝活颇多,主要有担水换肩、耍傻帽、耍靴子、吹胡子等。主要剧目有《白丁本》、《春秋传》、《下河东》、《兴汉图》、《四贤册》、《斩李广》、《金沙滩》等近30本。演奏乐器主要有四面鼓(报鼓)、干鼓、战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铙(铰子)、小铙(煽子)、板胡、二胡、扬琴、斗瓮、大提琴、笛子、唢呐、号等。大玉木偶独特之处就在于从木偶起初的的选料、雕刻、表演以及所需的一切都在大玉村木偶艺人中完成,全面的传承了木偶的全部技艺,除了具有极高的美术、雕刻、彩绘等工艺研究价值外,还保留了很高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在陕西省首届民间艺术节暨第二届陕西省文艺山花奖比赛中,大玉木偶代表西安市参赛,获银奖。2009年,《周至大玉木偶》被列入陕西省、西安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杜占刚被命名为陕西省、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雒民宝、郑志高被命名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