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情是古长安地区道教徒以道教故事为题材,通过唱词诵经、敷演道中情理而得名,也称“拉波戏”。1960年,省新剧种汇演后,定名为长安道清。
建国前,每逢山上道观过会,各班、会、社或七、八人,或十数人,穿戴整齐,一路引唱登山。尔后,坐班演唱通宵达旦以尽兴。久成习俗,遂为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动之一。1960年,省新剧种汇演后,定名为长安道情。
目前,流传在终南山脚下的魏家岭道情社,是全区唯一能组班“坐唱”长安道情的原生态活体。该社现有成员9人,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56岁。其中,主奏笛手2人,板胡、二胡演奏员共3人,渔鼓、简板、三才板、碰钟演奏员各1人。除笛手外,都兼工各色行当演唱。现能演唱羽化仙道类、神话故事类、历史题材类、民间故事类的曲目20多部。
目前,该社还保存着40多部曲目的手抄本,成员中少数人还能演唱一些与南、北曲异曲同名或与明、清民歌有着某种血缘关系的“词牌”。
长安道情的发展史承载着我国民间音乐、戏曲艺术、乡俗礼习、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衍变信息,保存着较为丰实的史料,具有重要的艺术科学研究价值。长安道情已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