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退役军人党员们
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映衬出十年之前真实的广东。曾有句话形容得最为贴切 :全国最富地方在广东,最穷地方可能也在广东。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粤来粤好”的硬伤。“双转移”以来,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尤其全省开展“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程”,通过素质提升、典型培育、先锋引领、政策扶持、荣誉激励等举措,更是进一步激发了退役军人创业的热情,干事的激情,引领的真情,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更有10636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2136名当选为“兵支书”。
做好“新农人”的主心骨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的号角雄浑悠扬。如影相随的,是脱下军装的“兵哥哥”们,依然热血难凉。
见到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大榕村党支部书记徐永柱时,他正在规划沉香产业愿景。“我们引进了省级瑜丰产业园占地2000亩,建设沉香博物馆,沉香蒸油加工厂,另外还有1400亩棋楠沉香苗圃场。”
以前的大榕村,是个典型的偏远农村。十年前徐永柱回乡,看到村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大片弃荒地,军人出身的他觉得心疼,就回乡创业。并以“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帮扶退役军人同时带动10个种植合作社发展沉香、荔枝、龙眼、黄皮等产业。“有书记打头阵,大胆种,不懂随时问,跟着书记走,迟早脱贫致富”。短短10年间,3500多人的大榕村,打造出了“一村一品”响亮品牌。
同是电白区“退役军人创业之星”的杨火廖,1992年从部队退役后扎根农村创业,2012年与茂名军分区联合成立“复退军人养殖培训基地”,最多时每年培训1500名退役军人和创业青年。如今成为全国较大型的龟系列养殖繁育基地,产品销售全国28个省(市)区,年产值1.2亿元,帮助1600户农户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精准扶贫的5户贫困户,每人增收3万元。
如今,全省以党建为纽带,着力把优秀人才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培养成“领头雁”的路子越走越宽,进一步带动了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发展。
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党总支书记吴勇光是一名90后“兵支书”,在他和老支书的带领下,元坝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全村荔枝产业年产值高达2.5亿元,年接待游客约150多万人次,人均年纯收入5.8万元,用村民的话说:“现在的生活比荔枝还火红。”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党组织书记朱雄伟则按“一村一品”的策略,建立“收购商 + 合作社 + 农科院 + 基地 + 农民”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萝卜种植加工。现在村里的1096户中有786户种植萝卜,面积达3600亩,年产值超260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创收260多万元。
吴勇光和朱雄伟只是以党建聚活力,助力退役军人从“新”转型建功立业的新典范。而退役军人贾东亮们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和成功,得益于广东省在优惠政策和服务保障上做加法,在创业压力和经营负担上做减法,汇聚各方力量搭建就业平台、助飞退役军人创业梦想。
五月上旬,火辣辣太阳像下火。翻过一段四五百米长泥巴路,笔者来到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桃源农场。全国劳动模范贾东亮正在满头大汗给同是退役军人的冯宝成手把手指导。趁着间隙,黝黑的冯宝成算了一笔账 :自己承包了260亩山地,以现在这60亩黄桃计算,今年收成预计60万元。
冯宝成说,自己敢扩大规模,是因为有广宁县开展退役军人党员结对帮扶政策的“主心骨”,也和2016年和2020年拿到的“退役军人创业贴息贷款”3万元、10万元密不可分。截至目前,该县有45名退役军人申请创业贴息贷款,额度达700多万元。伴随而来的,还有省农业银行推出“退役军人助业e贷”,共计投放1998万元。省建设银行累计发放退役军人助业创业贷款超10亿元,近万名退役军人受贷获益。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用一良马而万马奔腾。为支持像贾东亮一样的退役军人创业,肇庆市组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贾东亮退役不褪色扎根农村,把无人问津的荒山野岭变成“世外桃源”聚宝盆的事迹,鼓舞并涌现出一批梁承华、马建业等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创业典型。同时开展“东亮式”党员创业贷款活动,从2008年到目前超过4.5亿元,贴息资金3000多万元,久久为功的“东亮式退役军人创业模式”,直接带动肇庆市2500多名退役军人和群众成功创业,解决 1 万多人就业。
鼓励和引导退役军人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终目的是要把退役军人培养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助力人”。
新兴县退役军人黄显明1989年退役,因对国家优抚政策认知存在误区,2016年起,多次与战友到当地部门上访。2020年,云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与其促膝谈心,真诚倾听诉求,同时和其所在地党委政府协调,帮助他在发展种植优质大米、孵化养殖加州鲈鱼、培育种猪三大产业上探索致富道路,解决了两片总面积413亩的垦造水田,争取了退役军人创业担保贴息贷款,以及公司登记注册、农技培训、产品推广等一系列问题。年过五旬的黄显明迎来“新生”,还主动邀请9名志同道合的退役军人一起加入到振兴乡村的大业中。
近年来,田心龙舟、田心牛肉、田心腊味等双水田心特色乡村品牌走出新会,在江门市周边市区迅速走红,得益于扎根基层的90后退役军人,双水镇田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源杰。而郁南县宝珠镇宝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伟志,从2015年回乡发展成立宝珠镇荔乡种养专业合作社,到目前鸡心黄皮栽植面积扩大至3000余亩。去年获评云浮市“最美退役军人”谢桂权,2018年带领村民参与种植辣椒项目,带动贫困户7人,党员2人创收,辣椒种植面积扩大到36亩。去年自费4万多元,在山地上种植了60亩金花茶,给村民带来了上万元的收入。
在兴宁市最美退役军人王健午的带领下,15名退役军人组成“乡村脱贫振兴先锋队”,与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学电商销售,并和全镇143户贫困户签订了销售协议,共同发展肉鸽养殖。该基地成为梅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着力打造“军创”品牌,促进退役军人创业带动就业的一个缩影。
回乡创业,当好“火车头”
通过笔者深入的走访、接触,切切实实感觉到——越来越多退役军人的目光正投向那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越来越多的军创要素资源流向那一片片广袤的土地,越来越多在外创业的农村籍退役军人党员正奔向故乡那一片片天地。
从清远市区驱车200公里,才到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黑山村村委,这里海拔430米。该村由壮族、瑶族、汉族构成,下辖5个村小组,共196户926人。
说起2011年之前的黑山村,村民雷统扬至今记忆犹新:“垃圾遍地、赌风盛行,村和村间常闹矛盾。”51岁的禤柏喜回忆说:“苦不堪言”。这一年,在佛山经商的退役军人雷健回乡创业,同时被选为村党支部委员。身体力行改变现状,令村民逐渐信赖,2014年当选为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因工作忙,无暇照顾备战中考的儿子;妻子曾这样埋怨,“真不像两口子,好长时间见不上面”;还放弃了年收入10多万元杉树种苗生意。
2018年清远市委宣传部牵头,在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制度,为雷健和黑山村又插上了腾飞翅膀。“雷书记做视频直播销售清水鸭,仅2个月就售出1万多只,价格涨了六成”。2014年雷统扬开了村中第一间农家乐赚了八万块。“是雷书记带我们奔小康。”雷健算了一下账,村里现在每年接待游客8万多人,收入500多万元,村人均收入由8000元增加至17500元。更让他内心喜悦的是:“以往提到黑山村,没姑娘愿意嫁过来,现在通过电商卖鸭、搞旅游、农家乐,村里光棍都‘脱单’了。”晒黑了累瘦了,换回来的是黑山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各种相关称号。
如今,清远全市1206 名“乡村新闻官”中,已有111名退役军人成为助农致富“领头雁”。
出生于梅州市大埔县的蓝欣欣是个80后,2001年退役后经全国公务员考试考入清远市公安局,历任科员、副中队长、政治指导员、中队长。2019年12月辞去正科职公务员,专心做职业新农人,创立了清远市金都农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发起成立退伍军人创业联盟。自建成以来,已有9个产业链项目,带动当地农民超过300人,带动了黎埠镇的“一村一品”和“一兵一品”的建设,成为华南农业大学、肇庆学院、清远市农技推广中心 ( 清远市农科院 ) 等单位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和样板田。
广东省劳动模范石金坤,是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的一名退役军人。1999年从部队退役后留守深圳创业,2009年回乡创业并成立合作社种植万年青,2011-2012年年营业额突破一千万。为更好助力家乡建设,2020年底当选龙坪村委新一届村委干部。如今他的花卉盆景基地已达250亩,还申请成立了新兴县诺怡种植专业合作社,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咱们今天能买楼买车,靠的是党支部的带动和坤哥的无私帮助。”今年31岁的曹建顺是元头岗村人。10年前,他还是个待业青年,每月靠外出打工收入千多元。如今,在石金坤的带领下,已有了自己的种植“小基地”,还在县城买了房和私家车,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
饶平县三饶镇溪西村,2700亩耕地和近万亩山地,四成撂荒。世代耕种五百年的“三饶香米”也因易倒伏、产量低、劳动力外流,仅剩两个种植户也打起退堂鼓。作为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四千多留守群众亟需找出路。
2007年,村里回来一位年轻人刘维才。五年前从西藏某边防军营退役后放弃分配,到广州和汕头创业。生意蒸蒸日上,却做出回乡探索致富路的决定。几个有威望的老人,看到这个只有24岁,一年党龄的小伙子,为全村发展不停奔走,一致推荐他当选村“两委”干部。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刘维才种植50亩率先垂范。对他这个举动,有人观望,有人嘲笑,有人捏了一把汗,家人更担心。最终,经过潮州市农科中心专家刘绍权团队建议,试种5亩,总结经验或教训。勤劳汗水换来了共计3万元的“成绩单”。每亩地毛收入6千元,这是有史以来的爆炸性新闻。
第二年,50余户村民纷纷走进稻田,卷起裤管、撸起袖子加油干。2018年,山美乡种植400亩,次年更是实现单造产量12万斤的历史新高。从“没人种”到“争着种”,几近绝迹的“特产米”起死回生,成为富民兴村的拳头产品。年产值达五百多万元,带动村民一百多户,也让他荣获了首届“广东最美退役军人”。
访谈时,现年有着50多年党龄的黄名滩,说起刘维才不住挑起大拇指,连连称遇到了一个好书记。
激活脱贫攻坚的“神经末梢”
先进带后进,成为广东省补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短板的重要举措。既为欠发达地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也给那里的人们的新生活带来希望。
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山域村,告别了每逢大雨必是“泥水路”,夜晚出现靠月光和手电筒的局面,文化广场和篮球场让人们休闲有了好去处。同样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还有同县的虎头坡村,村内168亩蔬菜种植基地成了新地标。繁忙进出的工人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些变化,离不开佛山市三水区8名退役军人身份的驻村扶贫干部。他们带动山域村、虎头坡村等8个省定贫困村加速蝶变,令8个省定贫困村的贫困户的心热起来了、身体动起来了。
去年,山域村村民周燕家建成了一座两层楼的新房,这是驻村干部来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时公公去世,丈夫因病干不了重活,两个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感觉天快塌了,生活没有盼头。”在驻村第一书记黄贵春帮助下,周燕找了一份工作,家里还种起番薯、芋头,年收入从不到三万增长到如今的十万多。让周燕渐渐有了盼头,干活更起劲了。无独有偶,在虎头坡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启雄的帮助下,年过半百的村民周广南一扫往日的消沉。了解到周广南的两个儿子和妻子患有脑膜炎,协助他申请了大病救助资金,为他争取到资金购买优质芋苗和化肥,并联系本村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其一家。如今,周广南一家不仅年收入过10万,家中还建起了新房子,生活顺利走上正轨。
事实上,让村民们感动的不仅是驻村干部带来的改变,更是他们身上那军人般坚忍不拔、艰苦朴素的品质。驻村第一书记谢恒成第一次来草潭镇泉水村,住无定所,经常要在别的村借宿。水土不服、不到一个月迅速瘦了下来。同样,草潭镇下六圩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梁友志,在村中没有住宿条件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农田水利改造、村道硬底化和公共设施等建设,改善村中人居环境 ;乌塘镇乌塘村驻村第一书记范利文,离开5岁的女儿,毅然决然奔赴扶贫一线,舍小家顾大家……
从佛山到湛江400多公里的里程,这支肩负着重任的“扶贫铁军”,仿若点点星光,汇聚成浩瀚星河,照亮贫困户的希望。
沉稳踏实,少说多做,是佛山市南海区退役军人金国彬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2019年4月初,还在接受军转干部进高校脱产培训的他,得到了妻子大力支持。“想好了你就去,家里的事情有我在。”就这样正式走上了和云浮市东圳村“结缘”的道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太便利……这个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小村落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118户408人。如何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寻求突破?金国彬一度非常着急。面对缺少劳动力的短板,他带领村级组织选择了周期短、见效快的鸡养殖,同时借助科技力量发展现代农业。截至2019年11月,118户贫困户有序退出。“现在感觉和生活在城市里一样、没有什么差别啦。”村民的“幸福感”,成为金国彬“再接再厉”的最大动力。
同是南海区派驻云浮市云城区、云安区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蒋雄师在云浮工作的四年里,走遍了所辖29个行政村,深入镇(街)、村(居)委500多次,走访贫困户800多户次。总行程达到10万多公里。如今,云城、云安区已实现贫困人口100%脱贫,29条贫困村100%摘帽。
2016年,从广州空军中校岗位自主择业已5年的姜建兵,在连州市创建了第一个农业示范基地,2018年又与合作伙伴一起注册“瑶山田”公司。占地50多亩的瑶寨农耕园,采用“生产+观光+体验+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组建技术服务队伍,开展多元化经营,通过“公司+农户”“示范+带动”的方式,带动了10多户群众脱贫致富。先后有50多名群众参与到这个项目,其中3个退役军人,种植面积扩展到200多亩。2019年被连南人社局评为“扶贫车间”。那段时间,上山下田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锄头铲子、耕田机打草机成了“战斗的武器”,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人晒得黝黑,好友开玩笑说他扔到煤堆里都找不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无论是离开富裕发达之地的舒适安乐窝、告别家人到偏远落后的山村扶贫攻坚,还是从大城市到乡村创业,他们都无愧于“退役不褪色”的本质。
致富的“头雁”更高飞
农村籍退役军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着建设农村、改变家乡面貌的内在动力,又经过部队培养、锻炼,普遍具备思想素质好、执行能力强、能力素质优、团结质量高的明显优势,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驱车行驶在清连高速杜步高架桥上远眺,云雾缭绕,“东江十里画廊”映入眼帘。下了桥不一会,就来到阳山县杜步镇复退军人互助协会。理事长陈印带身材魁梧,他感慨道 :“互助会 2017年11月份成立,现在有19个自创农业品牌的退伍军人创业基地,共投入资金大概有5000万。”
据了解,杜步镇共有复退军人389人,近年来,积极引导复退军人创办创业示范基地,通过“支部+基地”“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等方式大力发展农畜牧业和农家乐文化。目前,该镇辖区复退军人创业人员已申请成功9笔共计100万的政府全贴息贷款。努力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激活集体经济自身“造血”能力,全省各地奋力前行。
1983年从部队退伍后,朱德辉到广州参加工作。可繁华的都市挡不住他对家乡的思念。2001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毅然辞去稳定工作,回到兴宁市大坪镇陶坑村。2009年成立了以种植油茶、林木、水稻、水果、蔬菜及养殖水产品为主的专业合作社,种养面积达1000多亩,成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创立的3家企业累计年产值达600多万元。共为200多户农户895人提供服务,其中贫困残疾人5户。谈起回乡创业之路,朱德辉感慨良多 :“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深厚的农村情怀分不开,和多年部队锻造的人民子弟兵情怀离不开。”
1960年出生的胡灿基,台山市斗山镇西栅环洲村人,参加过广西中越边境过境对越反击作战。2011年3月至今 , 任西栅村党总支部书记、西栅村委会主任。十年间,他带领群众一道,摘掉了“脏、乱、差”和贫困落后的帽子。2018年在振兴乡村和基层党建工作当中走在广东省前列,台山市任远校友会赠送牌匾称 :“掌西栅顾民生、民心顺政通人和、村址村貌换新颜、全凭好带头。”
1994年,郭卫强光荣退伍。看着家乡的烂泥路、土坯房,对比深圳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他不顾家人反对回乡竞选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直冲村村干部岗位,从一般村干部到书记、主任一肩挑一干就是27年。
郭卫强说,5000人这么大一个村,必须发展经济。2007年把村里“留用地”全部盘活,随后几年引进50家企业,产值10亿元,创税6500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2008 年的200万元增至2018年的4838万元,10年增长24倍!如今,乡村面貌发生蝶变。还在风景宜人的龙溪河边建设一个集吃、住、娱乐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100个床位,让老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村民享受医疗“二次报销”,针对医疗个人缴费部分,村里最多还能报销50%。每年,直冲村用于村民分红、住院报销、特殊群体关爱及老人慰问一系列民生工程的资金达到1000多万元。看着村里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宽敞笔直,一群群村民欢声笑语,“兵支书”郭卫强笑了。
鼓励和引导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成为大显身手的新农人,释放出了带动就业的“增倍效应”。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旧寨村原是个无基础设施、无稳定收入、无特色产业的“三无”村,整个村社“家底”只有约一亩地,还被经过的铁路一分为二。刚上任的吴志辉面对困难没有气馁,挨家挨户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灵芝试种。初期,每天“扎”在作坊里10多个小时。他深知群众要脱贫,扩大种植规模是关键。为此多番考察后与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又成立合作社,筹集各方资金120多万元建设有机灵芝加工基地,完成种植、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流程,有劳动力的24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参与分红,原本人均年收入不到3300元的贫困户,一个月便能赚到3000元。截至2019年底,旧寨村建档立卡51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2017年至今任佛冈县石角镇黄花片区党总支部书记、主任的李庚原,是1990年退役的老兵。在他的带领下,2014年集体表决通过将全村136亩耕地和2600多亩林地集中整合起来再利用,成功迈出了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在中华里村正式实施的第一步。通过“三整一心”计划整合流转土地,使原来零碎化、碎片化的土地连片改良、规模种植,通过土地整合、资源整合、优化管理等农村综合改革,中华里一年一个台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整合前的2000元,发展到2019年30多万元,先后建设了养殖场、农庄、游泳池、果园、民宿楼等村集体资产。在村庄建设中拆除了200多间废旧猪舍牛栏及低矮小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2019年9月被广东省委农办评为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
如今,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退役军人走上“乡村大舞台”,意气风发奏响乡村振兴的“大合唱”。相信在他们的有力带动下,党中央擘画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画卷,将愈发魅力无穷。(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