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率先实施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程
激励退役军人建功乡村,充实基层建设力量。茂名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探索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作新思路、新点子和新举措,高位推动,多措并举,先试先行,积极搭建退役军人村官培养阶梯,切实培育一支精强博敏的退役军人村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721名退役军人村官奋战在村(社区)第一线,其中退役军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15名,为茂名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突出“三个坚持”,开启退役军人村官培养新征程
坚持顶层设计。茂名、市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将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程作为推动退役军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内容,作为培育“六大品牌”、开展“六大行动”、打造“N个茂名地方特色项目”的具体抓手。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把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程纳入市退役军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列为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度工作要点内容,制定出台《茂名市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实施方案》,细化措施举措,明确职责要求,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擦亮茂名“兵支书”品牌。
坚持先试先行。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力争工作开好局。如茂南区在2020年实施排查、推荐、培养、挂职、使用五项机制,推荐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参加村(社区)“两委”干部换届选举,目前该区已有199名退役军人村官扎根基层,其中退役军人党组织书记42名,他们把军人的优秀本质融入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迅速成为促进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如该区城南街道站南社区“兵支书”陈勇源在一次外出巡查时因故受伤,仍然保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军人作风,坚持“5+2”“白+黑”,躬体力行深入开展“十乱”整治行动,打好创文创卫攻坚战,建设美丽家园,深得群众拥护。个人也荣获“基层治理之星”“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坚持宣传引领。以培树典型为标杆,注重宣传策划,强化宣传实效。深入挖掘百姓身边的先进“兵支书”典型,以朴实的语言、动人的情节,凸显人物境界,讲述一个个真实的脚踏实地干实事、一心一意为群众的老兵村官故事,真正让事迹“走心”、人物“有心”、受众“动心”。目前已在本地传统媒体和学习强国、今日头条视频号视频号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了系列宣传,澎湃新闻、搜狐网等纷纷转载,《中国退役军人》《广东退役军人》杂志进行报道,形成“90后兵支书”吴勇光、“萝卜书记”朱雄伟、“水果书记”许永柱、“鹅司令”杨华振等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广泛关注、立得起、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兵支书”干事创业典型,营造大声势,形成大推力,凝聚正能量。
搭建“三个平台”,助推退役军人村官成长成才
搭建教育平台,注重角色转变。坚持政治引领,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村官思想教育。一方面是积极引导转变身份,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经常性与退役军人村官“走亲戚、拉家常、聊里短”,引导其认同自己的身份与职业,继续保持“军”的特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做到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实现由社会主义事业“保卫者”向“建设者”转变。另一方面是积极引导转变心态,通过推行“四尊崇”,实施“五关爱”,注重“六必访”,宣传退役军人政策,多形式传递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让他们受尊重、有底气、敢打拼,引导其自觉自愿投身乡村建设。
搭建培训平台,注重提升素质。把退役军人村官纳入基层干部培训计划,转方式育学风,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只有苦练“扎马步”,才能打好“组合拳”,建功新时代。一方面是“突出一个示范”。组织举办退役军人村官示范培训班,重点聚集在加强思想磨炼,增强斗志、提振精神;在注重学用结合,增强本领、提升能力;在发挥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协同共事等方面育能力、求突破,发挥示范引领。另一方面是“确保一个不漏”。利用各级党校、人才驿站、村级分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等载体平台,开展退役军人村官全员轮训,培养掌握基层工作方法,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确保全员覆盖、不漏一人。
搭建交流平台,注重互帮互进。一是推行帮带模式。按照指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要求,建立县镇领导干部与退役军人村官结对帮带模式,通过面对面传、在一线帮、手把手带,不断提升能力素质,确保村级工作有人接、接得上、干得好。二是定期谈心谈话。举办退役军人村官谈话会,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教育保持良好作风,鼓励做好本职工作。如电白区组织召开“兵支书”工作交流会,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研讨探索,进一步激发退役军人村官干事创业激情。三是实行挂职锻炼。拓宽退役军人村官实践锻炼的途径和渠道,对已纳入后备干部的退役军人,引荐担任“五员两助理”或群团组织等岗位进行锻炼。如茂南区新华街道铁路社区后备干部李志朋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走访上门宣传普及防疫知识,走得最前、最快、最勤,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走访了一千多户。选派退役军人村官到上级机关部门跟班锻炼,有意识交任务、提要求,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技巧。如茂南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定期推荐退役军人村官到信访部门跟班接访,重点学习处理退役军人涉访涉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发挥“三个作用”,突显退役军人村官培养成效
在巩固基层政权中发挥作用,强本固源有章有法。发挥退役军人村官善做思想工作、善于团结群众的优势,注重政治引领,加强红色教育,维护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如信宜市贵子镇绿湖村“兵支书”吕腾兴面对该村组织涣散、党建弱化、百业待兴的困难局面,勇敢发挥军人本色,“戎装”上阵。创建“讲习群”,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让老党员发挥余热;完善健全乡规民约,整治群众身边的歪风邪气,正风气、彰正义,守一方净土。还有甘愿扎身基层,心中始终装着街访的95后“兵支书”李国鹏;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芋、敢涉险滩,勇挑“三旧”改造重担的“老黄牛”杨胜武;致富不忘乡邻,主动返乡捐资修路,改善家乡环境,发展产业经济,帮助全村81户270人脱贫的化州市新安镇榕树村“兵支书”彭志明,……。他们“打法”多样,多点突破,建功立业新时代,奋力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
在促进产业兴旺中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有声有色。千道理、万道理,发展致富才是硬道理。茂名市退役军人村官在产业振兴中发挥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敢打硬仗的顽强作风,迅速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同时注重发挥能人效应,讲好优秀退役军人创业故事,进一步激发退役军村官干事热情,助力产业发展。如在全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得到省委领导褒扬的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党总支书记是一名90后“兵支书”,在他的带领下,元坝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全村荔枝产业年产值高达2.5亿元,年接待游客约150多万人次,人均年纯收入5.8万元,百姓的生活比荔枝更火红,成为粤西地区有名的网红村。又如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党组织书记朱雄伟按照“一村一品”的策略,建立了“收购商+合作社+农科院+基地+农民”的合作模式,大力发展萝卜种植加工,助民致富。目前,谭儒村1096户中有786户种植萝卜,种植面积3600亩,年产值超260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创收260多万元,有效推动了山区经济发展。再如高州曹江帅堂村退役军人党员梁方清凭着对农业栽培的满腔赤诚与执着追求,将泰国红宝石青柚引种回乡,扎身田头边学边种边经营,用心钻研种植、销售知识,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打造200亩示范基地,并创办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提升治理质效中发挥作用,项目建设有板有眼。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茂名市坚持高标准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保障,打造退役军人之家,发挥基层服务站“桥头堡”作用,构建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退役军人村官,退役军人村官服务社会的双向服务格局,助力社会基层治理。如信宜市水口镇岭上村“兵支书”何雄荣以服务民生之根本,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抓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发展质量。建设全村20多公里主干道水泥硬底化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修筑水陂2座,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难问题;协助完成电网改造,解决工业发展用电难问题;兴建480多平方米村委办公大楼,解决村民活动场地难问题;投入近20万元改善村小学硬件建设,极大改善办学条件;还争取到省级对村75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帮助群众创收致富。(茂名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