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经

西安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09-01 11:14:45 | 来源:西安日报 | 作者:张端 | 责任编辑:闫景臻

陕西隆基乐叶5GW单晶光伏电池项目位于经开区,主要从事高效单晶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项目占地面积约278亩,总投资超过65亿元。图为5GW单晶电池生产线。 (资料图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明 摄)


西安新闻网讯 记者8月31日从市政府获悉,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20家以上。力争培育1000亿级龙头企业4家,500亿到1000亿级支柱企业5家,100亿到500亿级重点企业20家。

到2025年力争培育

1000亿级龙头企业4家

《方案》明确,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有为并重、坚持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并重的原则,将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同深入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十项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和发展环境,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运作规范性,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西安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注入“新活力”。

《方案》提出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不断充盈、资本市场风险稳定可控、上市挂牌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到2025年,力争全市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20家以上,高科技属性上市公司占比逐年提升,巩固强化我市“硬科技”实力。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规模明显扩大,在库培育企业数量达到700家。

到2025年,力争培育1000亿级龙头企业4家,500亿到1000亿级支柱企业5家,100亿到500亿级重点企业20家,全市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优化,上市公司市值大幅提升。紧抓注册制改革新机遇,适应资本市场政策新要求,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夯实主体责任,着力防范化解股票质押、公司退市等重大风险,形成稳定有序的西安资本市场新局面。上市工作机制得到新加强,保障西安资本市场蓬勃健康发展。

每年挖掘市级重点上市

后备企业不少于75家

我市将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坚持“一企一策一专班”,加快推进已在陕西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的上市申报和辅导验收工作。深入开展“未来之星TOP100”和“龙门榜TOP20”评选工作,入选未来之星的企业直接纳入西安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入选龙门榜的企业推荐纳入陕西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不断壮大后备力量。每年挖掘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不少于75家,向证监局推荐辅导企业不少于20家。

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挂牌,支持募投机构做优做强。依托西安丝路金融中心建设重要契机,大力发展风投、创投、产投,完善募投行业发展扶持政策措施。培育壮大本土创投机构,吸引全国知名创投机构来西安投资、在西安落户。发挥“丝路股权投资联盟”积极作用,打造市内外私募基金领投接转的生态圈。落实证监会《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支持“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支持“三创四新”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环节取得新突破

我市将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巩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针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分类分层开展培训,规范其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中的行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

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和分拆上市等方式,围绕主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资源重组。支持上市公司稳妥有序开展境外并购,做好资金筹措、风险防控和境内外业务整合,打造行业龙头。

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配股、发行各类债券和证券化产品等多元化方式融资,推动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上市公司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支持上市公司、股东开展长期限债务融资,优化资本结构。引导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依规对接上市公司和债券发行人,助力直接融资。

鼓励上市公司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设立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机构、增加科研投入等方式,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取得新突破,为西安丝路科创中心建设提供“硬支撑”。

督促退市上市公司提前制定

退市风险处置预案

《方案》指出,我市将妥善处置上市公司风险,积极稳妥化解股票质押风险。配合省级部门做好上市公司市场化纾困和政策性纾困工作,妥善处置股票质押风险。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依法合规参与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化解。

及时处置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化解风险。督促退市上市公司提前制定退市风险处置预案,确保平稳退市。支持投资者依法维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强化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政策支持。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对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时,各相关部门要制定有效应对措施,依托宏观政策、金融稳定等协调机制,加强协作联动,落实好产业、金融等方面的纾困惠企、增信保障政策,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对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上市公司,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