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十四运会将在陕西正式拉开大幕。届时,陕西将吸引来自全国的目光。对于主会场所在地西安而言,筹办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是一个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城市文明形象、市民幸福指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平台。
构建城市绿道 打造生态城市
8月1日,不少西安市民利用周末的闲暇时光,来到广运潭公园的漫水桥上欣赏灞河两岸的风光。市民悠闲地漫步于桥上,望着脚下潺潺流过的河水,不时有两三只水鸟飞过,一时间让人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全身心感受来自大自然的那份宁静。而这份宁静,离不开一条串联着西安山水资源的绿色生态廊道——“三河一山”绿道的落成。
今年5月,长度达293公里的“三河一山”绿道正式贯通。这条超级绿色生态廊道是依托渭河、沣河、灞河及秦岭环山带,串联10个区(县)绿地广场、林带河流和历史遗迹建成的生态慢行系统,总绿化面积达到933万平方米。绿道上,骑行道、步行道与景观平台一应俱全,其中灞河隋唐灞桥遗址—渭河—沣河仪祉湖74公里核心段实现了无障碍通行。沿线还有39个休憩驿站,可为市民提供餐饮、购物、停车等服务。
“现在的绿化越来越好,来往桥上很方便,边走边欣赏风景,心情很愉快。”平时酷爱骑行的程先生是“三河一山”绿道的常客,在绿道贯通前,他就曾多次在灞河边骑行观光。“看着绿道一步步完善,感受着西安日新月异的变化,心里对这个城市越来越喜欢了,希望我们的西安越来越好。”程先生说。
“三河一山”的总体贯通是西安市“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年行动的具体体现,也是引领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全域生态治理下的西安,正通过一条条廊道的打造,绘就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体现人文关怀 共享发展成果
无障碍设施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温度,也是提高残疾人群体获得感、幸福感的具体措施。在西安市长安区,路边平缓的坡道、公共设施上温馨的标识、无处不在的扶手,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营造出一个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以前我们出趟门非常不容易,因为到处都是台阶。现在通过改造有了很多坡道,而且有些道路还是彩色的,看起来比较显眼,我们出来心情也好多了。”西安市民成群高兴地说。
今年,长安区全面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对重点道路、公园景点、商场、银行、公厕标识等方面进行系统升级改造。5月,长安区残联督导检查时,还组织残疾人代表现场体验城区无障碍环境,对不符合要求的标识和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确保残疾人等群体使用方便、出行无阻。目前,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长安区核心城区及两个十四运会场馆周边道路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已全面竣工。
自筹办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以来,西安市把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确保无障碍设施按标准配备到位,让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营造美好环境 提升城市文明
城市的建设发展,不只是基础设施“面子”的不断升级,精神文明素质“里子”的提升也同样重要。
今年3月,西安市长安区组织各街道、各部门、各级文明单位及道德模范开展了“我文明 我行动 我为全运添光彩”文明交通绿色出行集中引导活动。志愿者和模范代表们在城区重要路段和交通路口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倡导广大市民遵守交通法规。
“今后我会以身作则,自觉当好文明交通行为的宣传员和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劝导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示范,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道路更通畅。”一位来自西北大学的志愿者说。
在航都绿洲小区,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成为主流。在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智能摄像头时刻“注视”着居民投放垃圾时的一举一动。据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监督员介绍,摄像头与城管局后台进行联动,发现问题后督导员会及时纠正处理居民不合规的投放行为,提醒居民按规定投放生活垃圾,提升大家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方便后期对各类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
6月17日,陕西省暨西安市“提升文明素养 喜迎全运盛会”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启动,发布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文明观赛指南》和《十四届全运会东道主文明公约》。文明迎全运,争做文明陕西的实践者、美好环境的守护者、健康生活的捍卫者,需要每一位市民以身作则,共同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助力赋能、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