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

非遗解码丨楮皮纸制作技艺:不霉不腐 72道工序可保存千年

发布时间:2021-07-21 10:47:44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闫景臻

中华文明亘古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每一项都积淀着岁月的痕迹,承载着传统的底蕴,更体现了文化的自信。在陕西的非遗文化清单里,楮皮纸制作技艺、泥叫叫、眉户曲子、西安鼓乐、魏氏霸王针点穴推拿……无论是从品质还是从数量,陕西都称得上是中华非遗宝库里的一颗明珠。2018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成功托管了来自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的12个街镇,并将非遗文化产业纳入西安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高新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0余项,其中不乏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

仓颉字,雷公碗,沣出纸,水漂帘

“这道工艺叫做抄纸,是咱们楮皮纸制作技艺里最为关键的一道,把纸浆放在池内搅拌均匀后,用竹帘轻轻一荡一摇,薄薄的一层纯植物纤维就形成了一张纸膜,这对力道要求很严格,重不得轻不得。”11月17日,位于西安高新区的北张村楮皮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张逢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仓颉字,雷公碗,沣出纸,水漂帘……这是流传在北张村的一首歌谣,据考证,北张村造纸术源于西汉时期,2008年楮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82岁的张逢学老人回忆,以前村子土地少,整村80%的村民都是以造纸为生的,村外还曾有蔡伦庙。后来,因为手工造纸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收入减少,村里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现在全村只有两户还在坚持手工制纸,张逢学便是唯一的一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张逢学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张逢学表示,楮皮纸制作技艺有工艺和纸张两大亮点。“楮皮纸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是纯纤维制作的纸张,所以楮皮纸有很大的韧性,用它作画写字,可以保存千年不变形。”张逢学说,以现有的黑白两种颜色楮皮纸为例,也就是说春季和冬季砍伐的楮树,制作出来的楮皮纸颜色是不一样的,在传承制作技艺方面我们遵循自然,讲究古法。

据了解,传统楮皮纸制作技艺,不仅整个流程完全没有使用现代机械,而且不使用纸药却能进行分张,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学者前来追溯、考证世界造纸之源。“除了传承祖先留下的手艺,我们还进行了创新,2006年造出了北张村有史以来最大的手工纸(即44㎝×92㎝),在市场里很受欢迎。”张逢学说。

三代传承,“非遗”贵在“有用”

在张逢学家的后院,我们可以看到其儿子张建昌、孙子张刚都在忙活着手头的工作,屋内一张张晾晒着的楮皮纸,记录着岁月和传承的印记。“我们家三辈都是做这个楮皮纸的,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有这个责任,把这项技艺二代、三代的传承下去,不能让它失传。”张逢学提及楮皮纸制作神色凝重地说道。

据悉,古法楮皮纸的制作技艺相当复杂,主要分蒸皮、踏碓、切番、打浆、抄纸五大基础步骤,同时还要有36道主工序及72道小工序的配合才能完成一张纸的制作。张逢学之孙张刚,作为村里最年轻的楮皮纸制作者,学习楮皮纸制造技艺已经7年了,现已能完整熟练掌握其制造技艺。“我父亲身体不好,爷爷年纪也大了,我得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张刚说,传承这项手艺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觉得有用,楮皮纸制造技艺它有价值,无论是市场还是传承方面,它都值得我们去守住并且传递下去。

“活化”非遗根植城市脉络 助力高新区向上发展

“在传承造纸技艺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以前家里的土房子变成了如今的小楼房,收入也有所改善,去年我们还参加了高新区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活动,向更多的人展示了古法楮皮纸的制作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近距离感受了古人创造的智慧,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能更好更广泛的推广这项古老的技艺。”张逢学说。

近年来,高新区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追赶”的过程中,以传承非遗为契机,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奋力追赶超越有机统一起来,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发展,把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城市力量,为大西安发展增添更多精神动力,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伴随着高新区的向上发展,根植于这片土地的文化传承之中。

楮皮纸制作技艺

从20世纪70年代起,北张村原始的造纸技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2002年,美国史密森协会民俗生活与文化遗产中心曾特邀北张村造纸传承人张逢学参加第36届民俗生活艺术节,近十万名参观者观看了张师傅精彩的抄纸、揭纸表演。

楮皮纸

技艺01

剥皮扎捆

秦岭山脉和洋河两岸盛产楮树,每年春季和冬季两次砍伐。3月前后的“春皮"容易剥离,但韧皮较黑; 11月间砍伐的“冬皮”难剥,须将树条捆成大捆,放在蒸汽锅中热蒸之后才剥,色白质量好。

楮树皮

02

浸沤

在地下开两个长、宽各3米,深1.5米的土塘或砖边水池。将小捆楮皮整齐地堆放在池中,堆好后,上面用石块压好。注水人池,淹没皮料堆。夏季沤一昼夜,冬季需二昼夜。浸沤过程中要有人站在料堆上反复践踏。

砖边水池

03

蒸料

蒸料过程中,每过段时间就要从上面向锅中加入一桶开水,总共需加约25桶开水。蒸煮5 ~ 6小时后停火,冷却过夜。

蒸煮原料

04

碾壳去皮

用铁叉将皮料从甑中义出,堆起。蒸过的皮料表壳呈黑色,内部韧皮呈黄褐色,已变软。用石碾碾轧皮料。

碾壳

05

浆灰

用铁制二齿义将皮料拥义起,投放到盛有石灰浆的大缸中,挑开,拌料,使之均匀地沾满浆汁。

沾浆

06

灰蒸

将浆过的皮料如前法层层纵横交错地装进甑里,装的过程中要层层用脚踏实,最后在顶上还要盖层草木灰。

07

沤料

把料运到河边,在石板上用脚踏踩,用水冲洗,除去料中灰分,并使料变得柔软。在靠近岸边的河水中用木桩围成一圈,手持料把在河中摆洗,然后投入围栏里,用脚踏实,静置过夜。

08

春捣纸料

踏碓由二人操作,人脚踏碓杆, 另人坐在白边翻料。碓头用枣木制成,“臼” 为块平石板, 并无凹窝。每次春打湿料5 公斤,三次之后将打过的料再整合打成两个扁长的料片(俗称“幡子”),每片7.5公斤,每片春打时间需15 ~ 30分钟。

09

切幡

“幡子”呈横竖交错整齐地叠放在厚木板凳上,切时操作者脚踏绳套,使绳套拉紧幡子,使之固定。

切幡

10

打浆

将小料块放人石窝(石桶)中,加人少许清水,然后用木搅拌器搅打成泥面状。

11

打槽

把打碎的纸料放人石制纸槽,槽中加水,然后用长木棍搅拌纸浆。放置一夜,第二天抄纸。这里造皮纸不加纸药,也是一大特色,单从这一点就可以认为这套工序是较古老的制作技艺的遗存。

12

抄纸

抄纸前再打一次槽,使纤维均匀地悬浮在浆液中。先造“纸领子”,将纸帘的远边插入纸桨,然后轻轻提起,帘边至液面时,后拉、前移,然后一顿,便在帘前边形成纸领子。造好纸领子,接着将纸帘从近边竖直插入纸浆,端平提出,滤水。取下“叶尺”,用右手提起帘子下部的竹片,左手提帘子上部的圆棍,将帘子反扣在旁边的平石板(或木板)上,纸领子先离帘落地,其余部分依次落在板上。

13

压榨

每天晚上收工前,将湿纸垛放在木榨上。

14

晒纸

次日清晨,将半干状态的湿纸放在倾斜的坡架子上,揭分后刷在石灰墙上,借日光哂干。

15

揭纸与晒纸

晒干后,从右上方一角起,向左下角方向揭拉,将整张纸揭下,剔除破纸和劣纸,对齐堆好。

16

计数、剪边、包装

将晒干的纸放在清净的地面上,由妇女坐着点数,每100张为一刀,叠整齐后,用剪刀剪去毛边。再将一尺五寸见方的斗方纸每刀叠成三折,每50刀打成一捆。将剪下的纸边收起来,再做“还魂纸”。

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楮皮纸制作技艺逐渐衰微。目前北张村仅有十余户造纸作坊还在维持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尽快保护楮皮纸制作技艺这一古老的民间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