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政务 > 政务信息 > 

新疆不止一面 | 从一本书认识新疆 从《发现新疆》读懂中国

发布时间: 2020-11-2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胡俊 | 责任编辑: 胡俊

“援疆三年,我曾数次行走在天山南北,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更多地看到了新疆之重。”

——《发现新疆》作者 狄多华



新疆之“重”

新疆缘何而重?重在何处?近日,援疆干部、中央网信办互联网舆情中心副主任狄多华在其新作《发现新疆》中以“发现新疆之重”自序,引发读者共鸣。

“新疆之重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国家战略价值定位。”狄多华在自序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从历史和长远上看,新疆重在全局。

作为一位获得“中央国家机关第九批优秀援疆干部”称号、记二等功一次的援疆干部,新疆归来,狄多华内心多了一份厚重。“新疆之重的另一个层面体现在我的内心,三年援疆工作提升了我认识世界的格局,也加深了我对新疆的情感。”狄多华在自序中写道。

《发现新疆》以“新疆之重”开篇,我想不无道理。如果掀开中华民族浩瀚历史长河的一角,你会发现新疆之重由来已久: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

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地区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这里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使其作为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地位愈加凸显。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新疆从来都是中国最为独特的存在。

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狄多华介绍,这本书缘起于一个现象级的传播活动——“达人西游”。自2018年8月启动,至今举办过9季,全网浏览量近百亿。《发现新疆》收录了作者三年援疆的心路历程和思考,更包含了知名网络达人、传播学专家、传统媒体人以及官方的所见所闻所感,多维观察角度展现新疆,可见新疆之重。

狄多华希望,通过这些丰富的真实体验,可以还原一个大型互联网活动营销品牌诞生的全过程。当然,他的希望可不止这些,他更愿意看到这本书成为更多人认识新疆、理解新疆的一扇窗口。狄多华说,发现新疆,是一次重新认识新疆之旅,也是一条审视自我的修行之路。

认识新疆之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需要时间的积淀和精神的洗礼。但《发现新疆》这本书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认识新疆的厚重,也能透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

新疆之“美”

作为读者的我们,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读一本书?去了解一个地方呢?我想《发现新疆》可以成为你认识新疆,读懂中国的一次美好体验。

从一个想法到一次实践,从一场旅行到一生记忆,新疆带给亲历者们的惊喜和感动,在《发现新疆》这本书里用文字和图片定格成型,一字一句,情真意切,如同戈壁沙漠里细碎的沙粒,辽阔而柔软。

当然,大美新疆一定是最璀璨的章节。《发现新疆》收录了网络达人们大量精美的图片,在天山南北远看浮云缭绕,在伊犁那拉提遥望空中草原,在帕米尔高原目睹慕士塔格峰巍峨,在阿勒泰喀纳斯湖感受湖水律动……

雪山、草地、沙漠、绿洲,新疆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地质地貌类型,但新疆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上,更体现在各民族交融多元的文化上。目前,新疆共生活着56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全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人们在《发现新疆》这本书中不难发现,各民族团结交往,各文化交融碰撞,各地方风土人情的真实案例、动人故事随处可见。“大盘鸡实际上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做成的一道菜——维吾尔族的大盘子、哈萨克族的面、汉族中餐的烹饪方法,回族朋友把这道菜带到了全国各地。”通过一个个具象描述,彰显了大美新疆的多彩包容。

“穿越天山东西南北,走过新疆春夏秋冬,感受大美新疆的自然壮阔、寻古今历史的变迁发展、品味多元文化的多姿多彩、倾听各族群众的幸福心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张军在序言中更是盛情推荐。

新疆之美,美在比较之后,发现她是最美。达人@第一次小姐姐 sun 在微博上记录了她的心路历程:翻越天山山脉前往巴音布鲁克的路上,从雅丹地貌黄沙大漠到有一点点绿色草原映入眼帘,再到半山腰上郁郁葱葱的云雾缭绕的针叶林,最后爬到山顶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远处的积雪冰川,这是什么神仙所在呀……

达人@归野 buddy 一路走来,一路惊叹:“大美新疆,的确名副其实。”走过 40 多个国家的他,此前听别人说新疆很美,总觉得有些言过其实。行程没有结束前,他已经在心中印证了大美新疆的概念。“我想,新疆我还会回来的!

从《发现新疆》选取部分片段,一幅大美新疆之景几乎瞬间映入眼帘。对新疆的赞美,我想是源于热爱,热爱那里的山川河流,雪山草原,更爱那里质朴勤劳的人们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新疆之“新”

“身在江南望新疆,新疆远在西北方。站在新疆看中国,中国才是全中国。”百家讲坛主讲人、浙江大学研究员于钟华在序言《我见新疆多朴厚》中由衷感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故名新疆。

回望历史,新疆之“新”有这样的描述:清代,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国西北国界得以确定。此后,对新疆地区实行了更加系统的治理政策。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体制。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在《发现新疆》这本书里,新疆的“新”远不止于此。人们对“新”的认知,是一种新鲜体验、新鲜探索,对真实、立体、形象的新疆的传播和重塑。新疆在《发现新疆》里是鲜活生动的“新姿态”“新气象”。

作者狄多华认为,本书的内核应该是“新疆情感”和“新疆视角”相叠加的“新疆故事”,是通过综合性的视角去“发现”新疆各个不同的侧面,去“发现”新疆的变与不变,去“发现”新疆的地理和地位,去“发现”新疆的自然和人文。

“为什么那么多人记录新疆、书写新疆、传播新疆、评点新疆,《发现新疆》字里行间有其答案——人人各有一种情结,民间自有一种情怀,都有重构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内心需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段莉认为,这场社会化参与式的文化行动有效营造一种新的时空和情感维度。

通过“达人西游”网络传播活动的成功实践,百亿级的浏览量,已然让网友们认识到一个新新疆,新疆在网络维度和心灵维度上变得不再那么遥远和生疏。《发现新疆》这本书正是通过对新疆“新”的探索和发现,让读者们能够在平行时空的维度里看见真实的、立体的新疆。

当“西部计划”“援疆建设”等等成为一代代青年的热血记忆,探索新疆、发现新疆、认识新疆、热爱新疆、传播新疆,更应该成为我们年轻一代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讲述中国应有的底色。

中国有多大?新疆有多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发现新疆》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一个命题,记录时代,记录变化,反照现实,也折射人生。一本书有它的开篇和结束,但一个人却有无限的打开方式。

“援疆三年,我早已把心融在那里。我将捐出本书的稿费和版税,用于资助南疆阿克苏、喀什三个村考上大学的孩子,希望参与本书的作者们和我一样支持理解!”《发现新疆》作者狄多华以公益之心为“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作结。

这应该也是开始——将激励更多的人走进新疆、认识新疆、理解新疆,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疆发展积蓄力量,接力奋斗。

本文作者:中国网政务频道执行主编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