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政务 > 政务信息 > 

智观两会 |卢耀如:坚定信念办强国 力助科教高发展

发布时间: 2020-05-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卢耀如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这次的中国两会是在全国经历一场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部署的二月底三月初时,推迟到这时召开的。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和全国防控战,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定性的时刻。面对全世界还笼罩在疫情的阴影灾难中,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更显得难能可贵,必将大力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形象。

中国之所以能战胜疫情,除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措施方案之外,中国人民的团结与万众一心以及中国科技的强有力支持,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面对世界上仍有强国对中国发起的敌视打击,面对着今后仍会面对更多自然与人类的灾难,中国还应当更好地发展科技,以保障能更好的实现中国梦,为了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反对侵略的战争,更好全面地提升科技水平与能力是非常迫切与需要的。

为此,我提几点建议:

一、坚定信念发展我国自己的科技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那时科技水平还是不高,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韬光养晦”,这是切合当时国情。那时需要和欧美强国合作是必须的。所以,那时也派大批青年,出国学习、交流、访问,把一切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等学回来,当时确实对国内科技生产水平有了借鉴。但在关键科技上,还是要靠自己努力。目前中国已有完善的汽车、轮船、战机等制造业和一系列民用、军用工业体系。中国要对自己科技感到有坚定信念!

二、国外学习交流是不可或缺,但不要妄自菲薄

欧美强国,科技发达,首先向他们学习是应当的,中国古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的长处,是值得学的。对不同大小国家,也互有值得学习之处。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有选择的学,学其真正的长处与创新。

1890年后,中国打破自我封闭,开始派人出国学习,1945年,中国也有一批青年派出学习,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成归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也有不少青年被送出国学习,那时国家很穷,每人只有40美元,他们去国外拼搏学习,后来返国后,为国家作了很大贡献。

出国学习应当坚定信念。中国必定会强大,不惧任何侵略与威胁。

在国外的华侨及华裔子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以中国华裔而自豪。

三、加强爱国教育,培养青少年爱科学爱创造

举办多种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意识和情怀,让他们学习了解中华悠久文化历史,以中国人为荣。让青少年心中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培养学生爱科学兴趣,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要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整个社会,也需要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宣传。

四、科教兴国,应更好提高我国对科教的重视与支持

科学与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根据目前国内外形势,我国应当做好自力更生独创性、原创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我国的年轻一代。

在教育方面,应当,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有一套科学的教育系统,特别是大学阶段,在中国目前强大的国力情况下,要对自己的教育有信心,要有力转变大家只有到国外学才有前途、才有出路的理念。

中国从解放后的贫困落后,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主要贡献力量在于人才。人才要在国家发展中锻炼成长。只有这庞大人才基础,中国才能强大。近年来,强调“重学历、重学位、重论文”这三重不应为之。应当“重实践,重创新,重奉献”。

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背景下,我们更应当认识到我们要更好的提高科教水平。

让中学生学好数理化与社会教学及医学知识是基础,让大学在某专业的基础牢固,让硕士生在某专业有博学基础,让博士生在某专业的某个研究方向有独特研究成果。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科技的辉煌也给世界带来了前进的方向。

同舟共济,这古训早已刻入中国人民心中。这次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才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面对全球疫情,中国人民也与世界人民同舟(世界)抗疫共济。

今天,在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相结合,取得了重大成效。我国的科技教育,也应学习欧美科技教育之精华,而进一步发扬中华之优秀传统和广大智慧人才,培养更多的科教人才,作出让世界瞩目的成就。

坚信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信我们的国家,坚定在科技教育方面,我们必会做出对世界更大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代代儿女,只要有信念,就会有无穷智慧与力量,继续向科技教育珠峰努力攀登。

(作者简介:卢耀如,国际著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声智库高级顾问。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参与实践及指导了一系列水利水电、铁道、城市轨道交通、矿山及城镇工程的勘测研究。由于在岩溶(喀斯特)研究方面成就,被国内外学者称赞为“喀斯特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