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徽:五大发展闯新路 全面建设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19-09-03 | 来源: 国新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胡俊

8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坚持改革创新 勇于闯出新路——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安徽的“徽”字,上下是山水,左右是人文,是好山好水的生态胜地,安徽聚焦下好创新“先手棋”,努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400多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覆盖的唯一省份。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发生了“三个历史性变革”。

一是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历史性变革。GDP由1952年的22.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万亿元,现价增长约1309倍;人均GDP由78元增加到47712元,现价增长约611倍,江淮大地处处“旧貌换新颜”。

二是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变革。到2018年,一产占比降至8.8%,工业占比达38.9%,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先进制造挺起安徽工业脊梁。

三是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变革。从中国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到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全球最高液晶显示世代线、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

安徽在原始创新、产业创新、协同创新、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每年实施1000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大力推进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安徽的“科学岛”,岛上有一个俗称的“人造小太阳”,去年首次实现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人造小太阳”一旦真正实现,人类能源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

安徽聚焦乡村振兴“大战略”,突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去年粮食总产超过800亿斤、实现“十五连丰”,近三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7.8%,家庭农场总数居全国第一。

安徽突出区域发展联动化,统筹推进合肥都市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一圈五区”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竞相发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聚焦绿色江淮“好家园”, 出台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实施意见》,长江干流安徽段排查掌握的排污口全部实现智能化在线监控,干流水质连续6年保持为优。总结推广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启动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李国英介绍说,安徽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40多年前发生在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先河。本世纪初,安徽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税费改革,为我国终结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此基础上,安徽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集体资产人格化,让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农民长期分享集体资产收益。

李锦斌表示,我们全力以赴抓脱贫,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共有441.6万贫困人口脱贫、2936个贫困村出列、2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从9.1%降至0.9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7年,是安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高的时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