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巍巍长白弄风劲 滔滔松水逐浪高——吉林省70年经济发展走笔

发布时间: 2019-08-06 | 来源: 吉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胡俊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

  70年风雨同舟,70载砥砺奋进。

  从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到忠诚担当的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的勇于探索,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干自强,经艰难曲折,过急流险滩,吉林人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航向如一,凝心聚力,乘风破浪,澎湃向前。

  白山松水,沧海桑田,吉林的成就令人瞩目——

  全省GDP在2018年达到1.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2年的168.3倍;一般预算地方级收入突破千亿元,是1952年的346倍,相当于每8年翻一番;城镇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17.9%提高到57.53%;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172元、13748元;2015年末至2018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从70万人减少到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9%下降至0.5%……

  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落后走向了进步,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与国共荣,与国同梦,吉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走进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改革突破、创新引领、开放崛起,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吉林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历史走入今天——

  吉林人民奋力走出发展新路

  历史,总会铭刻一个个重要印记,为其标注鲜明的发展轨迹。

  吉林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一汽制造出新中国第一批解放牌卡车,结束了我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在这里,还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列铁路客车、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袋化肥……多个“第一”的背后,吉林还拥有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具有门类齐全、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回顾来时路,吉林人民始终大力弘扬老工业基地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用豪迈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让白山松水旧貌换新颜。

  时间的界面回到1978年。当一汽年产量突破6万辆时,一汽人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为了这份喜悦,他们奋斗了22年。到2004年,一汽人终于圆了百万辆的梦。如今“国之重器”再出发,并正焕发出勃勃生机。2018年,中国一汽累计销售整车341万辆。

  中国一汽行进的道路,其实就是吉林经济发展的缩影。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拉开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帷幕。

  2015年,是吉林省发展历史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的3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参加全国两会的吉林代表身边,与大家亲切交流。

  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总书记对吉林新一轮振兴高瞻远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

  还是这一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吉林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牵挂,踏上了吉林大地。

  “希望吉林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积聚新动能,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中取得新进展,不断朝着振兴发展的目标迈进。”总书记在考察吉林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大局,深刻阐述了事关吉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的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为吉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人民按照总书记走出一条发展新路的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三个五”发展战略,即发挥“五大优势”,推进“五大举措”,加快“五大发展”。

  与此同时,吉林省加快推动“数字吉林”建设,统筹推进东中西“三大板块”建设,积极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

  2015年10月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股橘红色火焰从火箭底部喷薄而出,“吉林一号”卫星在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拔地而起,刺破戈壁的苍穹,飞向浩瀚的天宇。这是吉林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得意之作;

  从2015年至今,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的制造能力及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发展已经进入跨国经营阶段,到目前为止,已在境外设立了8个子公司,21个境外机构,初步完成了全球营销网络的布点工作;

  产值达到前50年的1.2倍,总资产年均增长14.6%,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7.8%,主导产品产销率保持100%,员工收入翻了一番……作为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老国企,吉林化纤集团近年来实现了从行业跟跑、并跑到领跑,探索出了一条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及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奋斗之路……

  在科学谋划中求发展,在攻坚克难中争奋进,在抢抓机遇中谋振兴,在保障民生中促和谐,在从严治党中聚力量……越来越强劲的正能量,在吉林大地积蓄和释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吉林人民奋力走出振兴发展新路。

  以创新驱动活力——

  老工业基地发出振兴强音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省小岗村28户农民秘密签订协议,搞起了包产到户。

  无独有偶,当年在吉林省德惠县一个名叫小洼的生产队,被贫穷几乎逼入绝境的农民也毅然搞起了大包干。

  1986年,梨树县村委会“海选”在全国首创,成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制度创新;2014年,公主岭市作为吉林省土地确权试点,开辟了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试验田……

  在吉林人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敢为人先的血液。

  一个时代,总在历史的坐标中标注着自己的方位和高度。十八大以来,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吉林人民,在白山松水间勾勒出一幅加快转型升级的宏大画卷。

  从“谋划之冬”到“发展之春”“成长之夏”,直至“收获之秋”,吉林省在项目建设的战场上从未停歇。

  2016年以来,全省“三早”行动连续4年如约而至。“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形成强大动能,推动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决战决胜的姿态,掀起全省项目建设新攻势新高潮。

  “三早”冲锋号吹响后,吉林省项目建设一派火热景象:机器轰鸣、吊塔林立、车辆穿梭,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科技感十足的生产线陆续投产……

  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把重大项目作为全省发展的“头版头条”,击鼓奋进、高举高打,吉林省正逐步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近年来,吉林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步伐,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新活力加速形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等新的优势产业持续壮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卫星及通用航空、精密仪器与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大众Q工厂项目竣工投产、“新红旗绿色智能小镇”等特色产业小镇启动建设;中车长客公司生产的“复兴号”新一代高铁投入运营、世界最高自动化等级的国内首列地铁车成功下线;吉化公司丙烯腈、ABS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吉林化纤碳纤维原丝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赖氨酸、发酵酒精、矿泉水产量居全国前列……振兴发展的精彩片段闪回,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创新的活力,可以让传统企业萌发新枝,也能助新兴产业加速起航。

  2019年,6月5日,“吉林一号”高分03A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融入浩瀚太空。

  作为“吉林一号”卫星工程中的新型创新星,高分03A星在轨稳定工作充分表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星载一体化”技术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群星在轨,星河璀璨。经过多次成功发射,目前已有13颗“吉林一号”系列卫星长守苍穹。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出世界第一款科学级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吉研高科公司碳复合材料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长春金赛药业推出全球第一支长效人生长激素;通化东宝药业自主研发的“甘舒霖”填补了国内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空白;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OLED新型显示材料和核心装备取得突破,已为京东方、天马、维信诺等国内知名企业配套;易加科技的创新代表作——智能化生产管理平台已经在众泰汽车、宇通客车等国内多家制造企业生产线上得以应用;长春光华微电子公司的激光调阻机目前已占据国内70%的市场份额……

  创新成果丰硕,形成跟跑、齐跑、领跑的新格局;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倾力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创新“独唱”变“合唱”……吉林省将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和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促进经济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型,推动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升级。

  以生态打造未来——

  白山松水奏响绿色发展新乐章

  吉林,一个骨子里散发着老工业基地气息的省份,在“黑色经济”领跑的年代,我们曾以牺牲环境为沉重代价,换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十八大以来,吉林人民努力跳出“挖煤卖煤、砍树卖树”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调结构、转方式,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

  白山市的转型发展是吉林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回溯历史,白山市因煤而建,因林而兴,一度躺在煤、林、铁这“老三样”上衣食无忧;而今,“老三样”不仅风光不在,却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如何转型,如何发展?白山市经过反复论证,上下求索,腾笼换鸟,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打造“新五样”(矿产新材料、矿泉水、医药健康、旅游、现代服务业)。

  如今,贴着“国家综合性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两张标签,白山市乘势而上,“转”出了一片新天地。2015年,“新五样”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61.5%和40%。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发展经济要算环境保护的大账。在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中,吉林人民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

  一水激活万水流。

  河湖连通,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工程,吉林率先破题。

  为了补齐生态短板,吉林省首个以恢复生态为目的的重大生态水利工程——“河湖连通”工程实施,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一幅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在吉林省西部变为现实。

  有水了,恢复勃勃生机的不仅仅是湿地。“河湖连通”不仅是水利工程,也是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生态富民”工程。吉林省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称:“受惠于‘河湖连通’工程,近两年的波罗湖水域面积有所增加,也增加了很多过去不曾有的珍稀鸟类。”

  近年来,吉林省西部已然形成以“向海”“莫莫格”“查干湖”“波罗湖”为核心的四大板块,构成集中连片、河湖互动、动态平衡的4个生态群落。作为吉林省首个以恢复生态为目的的重大生态水利工程,河湖连通有效恢复和改善湖泡、湿地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大量候鸟落户栖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吉林厚植生态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已驶入“快车道”,一系列综合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果,天蓝、山绿、水清的生态画卷在白山松水间铺展开来。

  长白巍峨大风劲,松江潮涌波浪宽。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今天的吉林,振兴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今天的吉林人,对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充满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