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我与祖国共成长」三代人的上学梦

发布时间: 2019-06-12 |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胡俊

作者读过的书

作者儿子读过的书

父亲今年84岁,是一个纯粹的老农民,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却把我培养成了一个大学生,成了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

我家住在沂蒙山脚下——一个依山傍河的小山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的人勉强能吃饱饭。那时候,村里考上个中专生,全村人就羡慕得不得了,更不用说考上大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能吃上“大馒头”,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瞧,人家老王家的孩子多有出息,以后准能干大事,你得学着点儿!”每当听到、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了,父亲总是这样严厉地大声朝我喊,并板着一张倔强的面孔。“吃上‘大馒头’,为国干大事”,成了父辈们不懈的追求。

老父亲有过强烈的读书梦。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上小学时,生产队要从队干部中选一个记账员,要求是:识字、老实、劳动积极。后两个条件父亲都具备,也没人能比得上他。但是因为不识字,父亲落选了。事后,父亲扯着嗓子对我吼:“你看见了吗?就是因为我不认字,想为队里多干点事都不成!我没上学,只能凭力气干活养活家里七口人,你可得好好学,上到哪我供到你哪,砸锅卖铁要饭吃也供你上学!”父亲显然把自己强烈的读书梦寄托到了我身上。

父亲遭遇的没文化之苦,“落选事件”只是其中之一。所以,他把文化当成宝贝,十分崇拜识字的人。他常对我们兄弟姐妹说:“没文化就是‘睁眼瞎’,你们兄妹五个谁考上大学,咱老周家祖坟上就冒青烟了!”眼神中充满了一种神圣的希冀,那发自肺腑的话语,我至今记忆犹新,他是从心底里羡慕我们能够上学读书学文化。他说:“现在,国家政策多好啊!有书读,用功就能考出去,就不用窝在家里种地了!”父亲说话的语气,好像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

也许是因为心中有梦想,父亲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驮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冬天,他自己带上干粮和咸菜,推着胶轮木桩车,到往返需七八天的博山(山东的产煤区),把取暖、做饭的煤渣推回家。

父亲骨子里那种对生活、对梦想的追求无声地影响着我。在当时“学工学农又学军”的形势下,我忙里偷闲,学得很卖力,比别的小伙伴多了几分勤奋和刻苦。晚上,借着小煤油灯的光,忍着不断钻进鼻孔里的烟灰,我读了不少书,一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爱读书的习惯。

我考上大学的消息传来,父亲淡淡地说了句:“我早就知道咱家要出个大学生了!”看似平静,但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溢于言表。我遗传了父亲坚韧的基因,工作28年来,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也一直坚持读书、坚持练笔,不断有作品在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中国组织人事报》《月读》等媒体发表。

同样,从小受我的言传身教,我儿子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带他走亲访友,进门先到处找书看。儿子在校读书一直很勤奋,很努力,满墙奖状上最常见的一个词就是“品学兼优”。2014年,儿子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南开大学,圆了他的读书梦。

记得歌曲《国家》中有一句词唱得非常好:“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回头看看,我从我家三代人身上真真看到了:之所以能实现三代人的读书梦,是因为国家强大了,日子过好了。一个善读书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传承读书好家风,让全民阅读成为习惯,方能让国家更强大,让小家更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委组织部)

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号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朱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