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的报告和相关说明,新版总规草案共分为六大部分,包括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等。今起至4月27日,新版总规草案将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公示,市民可通过市规划国土委网站预约参观。
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
“建国以来共编制过6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昨天的市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上,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对总体规划草案的编制背景过程、指导思想、规划编制特点等进行了汇报。据介绍,2014年之后北京正式启动了新一版总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时,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坚持“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履行“四个服务”职责,经过多方听取意见后形成了现有草案。据了解,此次城市总体规划注重“开门编规划”,邀请了全世界顶尖的专家领衔参与,开展了九大方面、38项重点专项研究,并进行了多项民意调查,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权威性。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城市总规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工作导向,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坚持城乡统筹,多规合一,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实现由扩张性规划转向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根据总规草案,到2020年,本市“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将实现阶段性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局面。
到2030年,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治理“大城市病”取得显著成效,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到2050年,北京要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区域实现高水平协同发展,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总规包括空间布局等六部分
“草案描绘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规划蓝图,紧扣城市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要素配置、城乡统筹四个中心环节,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总规草案共分为六大部分,包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以及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将分层次落实,依据总体规划下一步将进一步编制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备受各界关注的具体项目,在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中会有具体安排,届时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和程序也会充分征求公众意见。
总规草案今起公示 市民可预约参观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新城市总规应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尽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住房与公共服务、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最终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完善城市规划法规规章体系,抓紧开展《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修订调研,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立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总体规划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今天起,新版总规将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一层展厅对草案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3月29日10时至4月27日16时(每周一闭馆)。公示期间,市民可提前在市规划国土委网站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凭有效身份证件现场换票入场,每个有效身份证件可以预约三张门票,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无须预约,凭本人有效证件可直接到展览馆领票参观。
解读
关键词:城市规模
2020年后人口长期稳定在2300万左右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总规草案中针对首都核心功能,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空间布局上予以明确,并在资源要素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关于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的三条红线,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明确人口总量上限。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规模上,确定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确定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之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现状2921平方公里基础上,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
关键词:城市空间布局
形成“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的城市空间结构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要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的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改变城市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
据介绍,“一主”即中心城区,作为北京四个中心的集中承载区,重点应优化首都核心功能。“一副”即城市副中心,“两轴”即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体现庄重大气厚重的形象气质。“多点”即顺义、大兴等10个周边城区,在市域范围内实现内外联动发展、南北均衡发展、山区和平原地区互补发展。
关键词:城市管控
遏制摊大饼式发展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实现由扩张性规划转向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线,遏制摊大饼式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16410平方公里市域空间划分为生态控制区、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实现两线三区全面管制。
据悉,到了2030年,全市生态控制区占市域面积的73%,其中,基本农田保护责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永久保护农田约占市域面积的6%。2030年全市生态控制区比例提高到75%左右,2050年逐步提高到50%以上。
关键词:城市副中心
处理好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关系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规划提出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副中心,处理好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通州区以及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关系。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此,要以大运河为骨架,构建城市水域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沿六环路形成创新发展轴,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形成12个共享组团。
背景
改革开放后北京历经四次总规修编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1983版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编制与实施的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经济和立法措施,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严格控制在北京新建和扩建企业、事业单位,有计划地疏散市区人口,着重发展卫星城镇,逐步把市区的一部分企业和单位迁移到卫星城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提出重点实现“两个战略转移”,即城市发展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并提出要建设通州、大兴黄村、昌平、亦庄、房山良乡等14个卫星城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此次总规修编的一个主要方向是由扩张型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城市结构的规划,这也是北京历史上首次由“增量”规划向“减量”规划的改革。
文/记者 李泽伟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