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政务 > 政务信息 > 政策解读

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促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 2017-02-15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梁相斌、涂铭、毛伟豪、梁天韵 | 责任编辑: 孟超

这是2017年2月9日拍摄的中关村西区“创业公社”国际创客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探问之四:首都核心功能强化了吗?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本质,是调整和优化首都城市结构,实现空间重构、产业重构和功能重构。”连玉明说。

2月3日,在中关村西区“创业公社”国际创客中心的孵化空间里,不少创业公司很早就开门营业,创业者们已经开始构筑新年梦想。

“一年半前,这里还是中关村购物中心。现在已有130多家企业,以文化类、科技类、互联网类公司为主。”“创业公社”运营经理周洪旭说。

中关村西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伟说,5年来,中关村电子卖场和购物中心已压缩零售营业面积55万平方米,疏解2100多家商户。

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北京逐步走出一条瘦身健体、高精尖发展的新路子。

据国家发改委披露,截至目前,北京已完成调整疏解建筑面积703万平方米。腾退出来的空间如何利用、能否让普通老百姓有获得感,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日,北京市市长蔡奇表示,北京研究制定了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意见,明确了分类分区域管控要求。“我们下决心‘留白建绿’,把环境留给老百姓,把腾出的空间用来增加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切实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