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政务 > 政务信息 > 政务红黑榜

胡祖才:不搞“拉郎配” 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发布时间: 2017-01-1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孟超

中国网1月10日讯,由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的“千企千镇工程”8日在京举行了启动仪式。将通过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实施“千企千镇工程”,关键是要坚持自主自愿、互利互惠,不能搞“拉郎配”,不盲目追求数量,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更多依靠市场主体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

原文如下:

本次论坛聚焦特色小镇,推进镇企合作,对于深化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城镇化建设管理运行模式,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之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召开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电视电话会议,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关键,同心协力、纵横联动,新型城镇化在新的起点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新的进展。

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不断完善。在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又出台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重点目标、责任主体和配套政策体系。《关于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人地钱挂钩”关键性配套政策先后出台,增强了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意愿和能力。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增强了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积极性。预计2016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城市群规划相继出台。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中原5个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成都、武汉、郑州等一批新的国家中心城市,北部湾城市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待批,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要培育发展19个城市群的总体布局,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培育形成新增长极指明了方向,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

三是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新的县级市设立标准和申报审核程序已修订完成,为特大镇设市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央出台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见,为特大镇扩权赋能提供了制度保障。形式各异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城)镇,成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四是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完善。围绕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三块短板,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停车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里程535公里,停车场新增车位约540万个,累计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000多公里。义务教育、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100万人次以上。城市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绿色、智慧、人文等新型城市建设方兴未艾。

五是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入推进。启动第三批111个城市(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试点范围扩大至2省246个城市(镇)。试点督导交流和政策支持不断完善,试点任务专题培训、试点经验及时总结、试点地区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以及试点地区第三方跟踪评估等机制逐步健全。第一批试点地区的10条试点经验已经印发各地借鉴,第二、第三批试点地区正在加快改革创新,可供学习借鉴的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不断涌现。

六是城镇化国际合作务实推进。成功举办首届亚太经合组织城镇化高层论坛,并发布“宁波倡议”,得到第二十四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各方的肯定。持续推进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举办“2016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务实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办“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建设交流会”,推进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建设,中欧城市结对子已达30对,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成效日益显现,已成为中欧合作的新亮点。

各位嘉宾:

小城镇承载着大梦想!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搭建城乡优势整合新载体、城乡创业创新新平台、城乡要素交流新机制,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也有利于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抓特色小镇、小城镇经济建设大有可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小城镇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特色小镇、小城镇发展指明了方向。去年10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杭州召开了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了各地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实践经验。杭州会议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产业兴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市场主导,要防止一哄而上、千镇一面,防止形象工程,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之路,并从分类施策,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径;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创新创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新支撑;提升质量,增加公共服务新供给;绿色引领,建设美丽宜居新城镇;主体多元,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城乡联动,拓展要素配置新通道;创新机制,激发城镇发展新活力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这个文件的核心要义是用新发展理念指导特色小(城)镇建设,规范和引导各地特色小(城)镇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有序,绝不能盲目刮风,也不能遍地开花,更不能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留下败笔和遗憾。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联合实施“千企千镇工程”,今天举行启动仪式,主要目的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小(城)镇创建模式,搭建小(城)镇与企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实施好“千企千镇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小(城)镇创新创业成本低、生态环境好、人文资源丰富等优势,为企业拓展成长空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也有利于发挥优质企业在资本融资、产业招商和城镇经营等方面的专业化优势,为小(城)镇产业成长、就业增加、功能提升夯实基础,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是政企银社联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新实践,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化主体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运行管理模式的新探索。实施“千企千镇工程”,关键是要坚持自主自愿、互利互惠,不搞“拉郎配”,不盲目追求数量,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更多依靠市场主体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重点是要引导企业聚焦城镇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装备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优势产业,坚决防止变相搞房地产开发;重点是要聚焦城镇功能提升,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公共服务,挖掘文化内涵,促进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2017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综合政策效应加快显现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实施《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加快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镇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加快培育发展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形成多层次增长极和增长点;继续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务实推进城镇化领域国际合作,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