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面临多重挑战
多名专家学者、干部群众反映,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可能面临速度降低、“二元社会”变“三元社会”、部分中小城市吸引力下降等多个新挑战。
一是城镇化“降速”,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国家发改委预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速度将有所放缓,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根据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需提高3.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需提高5.1个百分点。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陈杰等专家研究发现,2000年至201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加1.36个百分点,随后城镇化率开始“减速”。2013年仅增加1.16个百分点,2014年更进一步降低到1.04个百分点。按照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在50%至70%本应属于城镇化加速期,这时候出现城镇化进程放慢是不可思议的,也对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增添诸多不确定性。
二是大量农民工至今难以完全融入城市,“二元社会”不仅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未来还有变为“三元社会”的危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俊超等专家认为,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77亿人,他们和家人虽然已经事实上在城镇生活,但无法有效融入城镇社会。特别是在一些农民工大量流入地区,在原有城镇居民群体之外,又出现一个数目庞大、相对封闭的农民工群体,和原来的城镇、农村两大群体形成“鼎足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三元社会”。
还有专家指出,从绝大部分农民工的各种权利保障与福利待遇来看,他们只是在城市“挣钱”维持生存和温饱,只是在很浅、很低的层次上住在城市。他们一般生活在工友和同乡构成的小圈子中,在同质性圈子中工作、生活和消费,根本谈不上在城市深度的经济融入、政治融入和社会融入。
三是部分中小城市吸引力下降,农民进城落户意愿持续走低。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除省会城市外,不少地市、县城城区落户门槛全部放开,但农民进城落户意愿持续走低。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两个省级试点之一,安徽16个地级市实施农民进城落户“零门槛”,但一年来芜湖、阜阳、宿州等地级市城区新增落户人口均不超过7000人,其中户籍人口600万人的宿州市,一年来城区落户人口仅2927人。
湖北宜城市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当地70%农民有迁到城市居住的意愿,但不愿意迁入户口。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等多名专家反映,由于部分地区中小城市吸引力弱化,一些农民不愿意落户进城,导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差距不断拉大,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
多名基层干部群众认为,需要分类施策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打消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对于不愿进城农民,有关部门还是要围绕农民最关心的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打消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农民反映,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户籍、住房等各项待遇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教育和社保。
“工作可以自己找,房子可以自己买,一年病不了几次并且大病还有新农合,户口有了更好没有就先用暂住证,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孩子上学和自己的社会保障,这两项除了靠国家来解决外,个人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村委会副主任石家学说。
另外,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绝对不能搞强迫命令。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的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不搞强迫命令“逼”农民进城,不能让农业转移人口“被落户”“被上楼”,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部分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宜农则农、宜城则城,摒弃视城镇为先进,视农村为落后的观点。现在那种不顾群众意愿,强行推动“农民上楼”、“农民进城”的做法是不对的。与此同时,在城镇化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避免少数领导干部或专家从某种所谓高大上的理念出发,一厢情愿地推动城镇化。